|||
如 果仅统计论文、综述和简讯类文章,1984年ISI中各学科零被引论文的百分率分别为:自然科学22.4% (美国作者14.7%,非美国作者28.0%),社会科学48.0%, 艺术与人文科学93.1%。据国际知名文献计量学家Moed博士统计,1990-1999年SCI光盘版收录中国作者的论文有65%为零被引,其中在中国 中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90%,在中国英文版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86%,在中国大陆以外期刊发表论文的零被引率为58%。这是任胜利博士的 一篇博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720)中提供的数据,更加引人的是他的一句感慨:其中84种期刊(占总数的75%)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在2001年的总被引频次少于50,如果剔除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实在是不忍卒度了。
引文频次不能完全代表文章的被利用程度,但是目前最能够衡量论文不利用的的最好指标。论文发 表以后是否能够被引用,相关的因素很多,我认为:在引用中的误区和不公正性起到一定的作用。单讲人们引用中重视名刊轻视普通刊、重视名人轻视普通人、重视 核心刊轻视普通刊、重视欧美等外刊歧视中文刊等心里和意识,就可能对统计数据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我也大胆地估计一下,国外英文刊的零被引如果是22%的话,我想至少可以给他增加一倍,也就 是同样论文如果署名是非美国人被引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倍(美国作者14.7%,非美国作者28.0%),更何况中国办的的期刊和外国办的期刊可能也要差 一倍,中文和英文也要差一倍,这都是比较是在的估计。那么,回过头来看看:中国那些零被引的数字就不是那么可怜了不是?90%的数字扣减三倍如果是30% 的话是一个什么概念!
所以中文期刊的办刊人,在看到我们目前差距的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度悲观!在大环境和形式没有改 变或者不平等的情况下,努力是应该的但不是在一种悲凉的情绪下的发奋。我们完全可以满怀自信地走向向世界,当我们的努力一天天地得到承认,科学的引用没有 那么多误区和歧视以后,我们的真实情况会得到公平的评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