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试着理解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为何扎堆波士顿/剑桥

已有 5046 次阅读 2015-9-23 05: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博主王守业撰文:生物制药公司缘何扎堆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引起我的兴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922511.html  


我试着理解一下:

1)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在于从科学发现或技术突破到成熟的产业技术之间的巨大跨度,即所谓转化研发。此时,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带来的学术价值已经被获取(cash out),但距离成熟的产业技术尚十分遥远(投资和风险俱大),大学在职在学师生及生产-销售型企业均不欲、不宜为之;中小技术研发型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2)美国社会不乏中小技术研发型企业变身领域的龙头老大的一代代演绎;从而科技人员素有创新的意识、环境、和范例。生物医药领域的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健赞(Genzyme)、百健(Biogen)等;创新技术有价的社会文化和法规铺垫使得参与早期研发的年轻创始人们早早地获得了职业生涯的可观的第一桶底金。

3)能够在萌芽状态便意识到新技术的巨大价值的人们恰好是研究型大学的师生,而与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出身校密切合作则是创业者最便捷的起跑动作。最后一条尤其重要的是:与IT行业不同,生物医药创业需要实验室及大量、多样、现成的的科研资源;于是,将创业型公司建在研究型大学周边成为选择。

4)生物医药技术面临时代变迁,传统的医药开发模式正在成为过去时,下一代药物呼之欲出,跨国药企关闭曾有的大型研发中心,嗅着中小技术创新企业和研究型大学的味道,集中过来。

那么,上述这一切对中国有什么启发呢?

1)必须建立使新技术值钱的法规与文化铺垫。

2)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建立以轻资产(asset-light)创业思路代替变相房地产(过度的园区基建)的创业思路。

3)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资源(如图书馆、数据库、测试分析中心、咨询专家等)。

4)在第一条一时不具备的时,采取制造业领域当年老赵的“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策略,鼓励思路进口,研发在我,技术出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922727.html

上一篇:谁为生物医药转化研发买单?
下一篇:从胰岛素发现看加拿大科学家如何祢补诺奖评审可能的缺憾
收藏 IP: 27.115.116.*| 热度|

4 刘俊华 刘凡丰 徐旭东 sunk1106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