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气爽的时候,单位搞活动去湘湖游玩。湘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里,因风景秀丽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咏柳》所描写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初春景象虽然不能在今天的湘湖看到,不过现在却正是湘湖秋色最好的时候,这一路算是饱了眼福。湘湖还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前。所以,踏着浓浓的秋色,我们在游湖的同时,也去参观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去寻访先人的足迹。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等文物以及人工栽培的水稻等动植物遗存,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是浙江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2002年又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
湘湖成湖于宋代,由于长期湖底淤泥沉积,跨湖桥遗址表土厚达3—4米,因而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遗址发现于湘湖湖底,从叠压在遗址之上数米厚的淤积层判断,遗址是直接因水淹而废弃的。最初当考古队将遗址中采集的四个木质标本送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作碳十四年代测定,测定数据表明,遗址最早年代距今8000多年。这个结果却在省考古界内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那个时候,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早已是如日中天,要说新的发现比它还要早1000年,浙江的文明史就此改写,许多人很难一下接受。并且,由于遗址的出土文物如彩陶的制作工艺比河姆渡时期更为先进,许多专家认为,其年代只能与河姆渡遗址相仿,甚至要晚于河姆渡,所以对碳十四测定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后经北京大学等5个不同权威机构进行科学测定,得到的结论都是一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为8000--7000年。2004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代表考古界向外界宣布“跨湖桥文化”的命名。“跨湖桥文化”是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一个崭新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它掀开了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人类文明史的崭新篇章,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年。
跨湖桥遗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这一发现,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是浙江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证据,她也再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5月跨湖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