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前一阵写的博文“SCI、EI、核心期刊的前世今生”、“走上神坛的SCI”,让有些博主认为我是要批判SCI的, 甚至有博主写了多篇力挺SCI的博文而且在我的博文后评论,给出链接,我也只有苦笑了。以前蒋科学批评过一些博主自己写了博文还要自己去解释博文的中心思想,所以我忍着不去干这个蠢事,好在徐晓同学帮我干了一部分这个事情,偶投桃报李在他的博文后表扬了他好几次,说他是个好同志。因为这些天事情比较多,没时间写长的博文,也懒得给这种各说各话的争论火上浇油,所以没去理这个茬。不过,作为图情专业的人,怎么可能彻底否定SCI呢?这应该是情报信息工作中一个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有时间的话我还是很愿意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还SCI一个公道。不过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SCI请下神坛。
SCI作为一个检索工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它的宗旨与其他检索工具略有不同,这个我在“SCI、EI、核心期刊的前世今生”中已经有介绍,其他的检索工具主要目的是“收全”,即把特定学科或范围内的相关重要文献全部收录,而SCI则主要通过引文关注研究过程,包括起始、传承、后续。所以它在期刊的选择时对引文和参考文献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因为这样的特点它在学科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偏科学偏理论的数理化生,因为这些方面的研究有更多的传承性和更长的研究周期,而工程和应用类的研究一般研究周期较短,参考文献也相对较少。这样的思路从检索文献或找参考资料的角度看是有独特意义的。比如,A研究借鉴或使用了B研究的理论或成果,从主题和关键词等途径是看不到这两者的交集的,但从引文的角度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两者的关系。当然SCI这样的文献揭示方法,在它还是印刷版的时候是做得很累的,那时它对每篇论文的揭示只有题录,但要做许多引文的数据和被引的数据,不少用户都批评它对文献的揭示不够,检索也特别麻烦。当然,在成为电子版的数据库后,SCI对文献的揭示就全面深入多了,包括也提供内容摘要信息,所以作为一种检索工具,它的功能更强大了。
而SCI到目前为止它的最主要功能还是检索工具,我想这在今后也不太可能有变化,只是它可以在文献收录的全面性或期刊选择的标准等方面作更多的调整。SCI的另一个功能是期刊评价,因为从引文数据中可以计算出期刊的影响因子,通过IF进行期刊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即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中,影响因子越高,质量也越高,当然,这只能反映一种大体趋势,一定有个别特例不符合这种情况,而且要影响因子的差距达到一定的跨度时准确性才高。比如,某学科的期刊如按影响因子排序,排第九和第十的两种期刊,未必后者质量不如前者,但排第一的期刊质量一定高于排第十的。也有期刊专发综述类文章,这样的期刊影响因子也会高,但未必说明期刊的整体质量高。后有研究者把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基本思路用来评价论文和作者,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也是有其道理的,便如SCI每年根据引文数据分析预测诺贝尔奖得主,有多次预测成功,这并非完全是运气,因为一组论文被引多,或某作者的论文被引多,至少说明这些论文或作者的影响力比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力是与成果的价值成正比的。当然,在评价论文和作者的时候,出现特例的概率要大大高于期刊评价,只有在数据量够大、样本够多的情况下准确性才比较高。所以国外用SCI的论文数和被引数来作为评价指标的时候,大多数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的情况,不会用来评价某个人或某篇论文。
而正是SCI的评价功能让一些人又爱又恨。有句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SCI的这个功能上倒是很贴切的。本来这个评价功能无论去评价论文还是作者,至少是增加了一个角度和指标,问题在于现在把这个评价变为唯一指标,而规则的修改也是在不改变基本思路的情况下,所以让不少人对SCI越来越排斥和抵制。比如按SCI收录的论文数发奖励,每篇论文奖金若干,便鼓励了不少人写灌水论文,并投机取巧专找出版周期短、发文容易的低端期刊投稿。为防止这种情况,于是又推出了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我看到有人说单位按影响因子的多少决定奖金的数额,当时便差点要晕倒。因为不同学科间的影响因子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如微生物MICROBIOLOGY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NATREV MICROBIOL 2012年的IF是22.49,而数学 MATHEMATICS 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 J AM MATH SOC 2012年的IF是3.567,这种简单的方法哪里能起到本来希望的作用呢,只能让数学专业的人恨不得去转行。于是又有期刊分区的概念,但逃不出一种思路,即“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好论文”。但再好的期刊也不排除会发表几篇烂文章,而所谓的差期刊也可能会发表一些好论文的。所以,需要改变的其实是管理和评价的思路。
但SCI无罪,作为检索工具,它一直在发挥作用,作为评价工具,适度的使用也是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的。从检索工具的角度看,SCI今后在收录学科的平衡方面应该作更多改观,数据库时代已经不必如印刷版的时候对数据量有更多限制,现在出现的Google Scholar、 Scopus等也有引文分析和作者分析等功能,数据量则比SCI大多了,所以也许它的评价功能仍是其不能抛弃的功能,但无论是它自己的宣传还是使用者,都应该对这种评价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