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送书上门一定是读者欢迎的服务,图书馆为什么不做?

已有 5740 次阅读 2013-8-7 15:46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书馆, 读者

        没想到小文老师那么关心图书馆的事情, 提出了一个“图书馆与快递业务”的奇思妙想:“现在大家都忙,交通又不便。上图书馆借阅是亚历山大的干活。但是,快递业务蒸蒸日上。可不可以办理网上借阅,快递传书呢?”本来想在小文老师那里回复一下的,但发现几句话表达不清,就写篇博文回答一下。

     

         其实让方便的快递为图书馆所用已经有很多尝试了,如馆际互借,以前都是通过邮局寄送,既贵还慢,还要上门去取,后图书馆就都改用快递了。再后来图书馆纷纷扩大了与快递公司的合作。比如浙大因为有五个校区,原来只能做到不同校区间的通还,但借书却需要读者自己到收藏馆去借,即使这样图书馆一辆运输车在五校区间也跑不过来,后把物流运输的事情交给了快递公司,也解决了通借的问题,读者在网上预约,自己选定取书馆,由快递把书送到取书馆即可,读者拿到图书的时间缩短了一倍以上。此前我知道的是上海图书馆更早便推出了"网上委托借书"服务,大概是2009开始试行的,读者在网上进行登记后,快递将书送往读者就近的指定图书馆,方便读者借还。

         但国内图书馆界还限于馆到馆的模式,也就是用快递实现图书在图书馆之间的传送,却一直没有推出“送书到人”的服务,而这个服务在国外其实早已有了,相当普遍,图书馆可以把书送到教授的办公室或家里,国内图书馆却好像不敢尝试。前一阵武夷山老师关注了一下青番茄,不知道小文老师有没有注意到,那便是一个利用快递的网上图书馆,但却是私人兴办企业性质的,虽叫图书馆,注册的却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我在此后作了一番调研写过一篇博文:“青番茄、西红柿、圣女果”,指出了这种模式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危机,但的确如果图书馆引进这样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举措。本来做了这些调研很可以写一篇论文的,还动了一下念头,不过后来感觉论文也就从论文到论文,懒得去弄,就放下了。这件事情更有意义的是实实在在去做,但实际去做却是要上层去推动的,也许哪个领导哪天有了兴趣,这事便做成了。

         要说利用快递送书上门服务,在现在快递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一点也不难,但还是有几个问题是需要面对的。一是快递的钱谁出?图书馆有一个奇怪的理念,总认为文献传递等产生的费用应该由读者自己出,怕一旦免费会产生巨大的需求让图书馆难以应付,另外认为让一部分人享受了这样的免费服务是对另外不享受这种服务的读者的不公平,但任何服务一旦收费,对它的好评一定打折,于是这样的服务便成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这个属于观念上的问题,应该由图书馆人自己慢慢改变观念。第二便是如果图书馆出快递的钱对读者免费,这笔经费从什么项目走,我们馆目前是从购书经费中预算物流的经费的,但按专款专用的原则这其实不完全符合规定,可能高校对经费还有一定灵活性,如果是公共图书馆,估计是不能把这笔钱做到购书经费中的,如果从行政经费出而没有增加经费预算和拨款的话,那是没有图书馆愿意干的,毕竟目前下拨的行政经费非常有限。第三是提供这样的服务肯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从接受委托、查找图书、取书、办理借书、打包、交给快递,是借的流程,而这样的服务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咨询等服务量也会增加不少,而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人员编制已经很紧了,但争取编制却很困难,如果不增加人员却增加这样的服务,大概也是许多图书馆难以承受的。这类服务属于“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推出很难收回,便成为日常业务了,而且可能是快速增长的一个业务,人便是很大的问题。现在图书馆进人都有相当高的要求,高校至少硕士,来了一般不会安排做流通服务,图书馆也更愿意做一些所谓“高层次服务”,所以这种算不得“亮点”的举措便一直都没有哪个图书馆去做。

        最后总结:我认为可能这样的服务在图书馆领导的眼里属于性价比不高的服务。当然,如果有上级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这种服务是可以马上便开展起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714892.html

上一篇:让我们K歌吧!
下一篇:能不能让我为爱哭一哭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25 许培扬 曾新林 曹建军 陈安 李宇斌 刘桂锋 张学文 李小文 曹聪 张忆文 刘立 王启云 王锟 燕文韬 余昕 张明武 翟自洋 王号 杨正瓴 武夷山 赵序茅 李学宽 aniuaniu xuyiganghz ztanzt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