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写博文确实少多了,连科学网也很少登录,也不再每天关注,错过不少好文,也错过不少热闹。不过,有的时候总还是觉得想说点什么,我相信在科学网写博客的人大概都有表达的欲望。只是最近迷上了唱歌,忙于和歌友们的唱和交流。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一个事情上花的时间精力多了,在另一个事情上就必然减少投入了。其实有几次准备写博文,被这样那样的事情一打搅,一些事情便时过境迁不再想写什么了。只是有一个事情,去年就想写的,至今仍放不下,决定把它作为2017年开篇的博文吧。那是罗一笑小朋友的事情引起的,罗一笑事件是去年舆论和网络很是热闹了一阵的一件事情,也成为2016年十大热门事件之一。
这件事最让人痛心的是,2016年12月24日,罗一笑小朋友去世了,这个时间距那篇刷爆朋友圈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发布还不到一个月,距她被查出罹患白血病也仅三个多月。当这个事件在经历了网民大量转发打赏到剧情反转到网民又开始质疑这一系列过程后,其实直到目前,整个事件似乎还不算真正尘埃落定,但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罗一笑却是真的走了,都没能等到2017年的到来。罗一笑小朋友的遗体将作为无语体师供深圳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所用。
其实在《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最火的时候我也读了,却并没有转发,也没有打赏,但在后来事情反转后看到那么多人表示愤怒的时候却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或许这便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常态,某个事情可能会以超出你想象的速度传播,又以超出你想象的状态翻转。所以我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说了,转发或打赏当时不也是你自己的选择吗?即便后来发现真相与自己想的不一样,不至于要那么气愤吧?当时便被批评,说那是因为我没有转发和打赏,没有那种切身被欺骗被愚弄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闭嘴,不再讨论这个事情。
但今天我还是忍不住想讨论一下,究竟我们该如何安放那颗慈善之心?首先我又一次反思一下自己,如果我在这个事情中也给文章打赏了,转发了,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淡定,也会产生被愚弄的愤怒?不过我还是很肯定的认为,不会。这或许与自己对待捐款或者做慈善的一种基本看法有关。我认为其实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慈善之心,只要不是摊派或迫于某种压力做出的一些慈善的举动,与其说是要帮助受助对象,不如说更多是为了获得做慈善后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几年前曾经看到媒体报道的职业乞丐,其实收入颇丰,行乞后过的生活也很滋润,甚至在家里有房有车的,许多人表示以后再也不给乞丐钱了,我就觉得其实这些乞丐未必就会因此断了生路。他们摸准了人们需要有一个释放自己慈善之心的渠道,而他们恰好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渠道。那一年春节,我与女儿一起外出的路上,只要看到路上有行乞之人我就都给钱。女儿对我说,不是有报道说这些人说不定比我们都富呢?我告诉她:今天妈妈就是想在过年的时候行个善撒点钱出去,有的人到庙里烧香捐钱,我觉得还不如把钱给这些过年的时候还在外面行乞的人。既然我没法判断他们谁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我掏钱的时候只当他们都是需要帮助的就是了,大过年的他们在外面也够辛苦。
当然,我不是什么有钱人,平时并不是那种只要看到行乞的人就掏钱的主,相反,大多数时候我对那些在车站和各种交通工具上行乞的人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但一般如果遇到有残疾的,或是路上拉琴卖艺的行乞者,我都会掏钱,我认为前者属于生存确有困难的,后者则是付出了自己的劳动的。这大概便算是自己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坚持的一种原则吧,所以就不必去纠结你给了钱的人是否真正需要帮助,也不必纠结还有多少你没给钱的人其实是需要帮助的。因为你不是什么阔人,你不可能帮到所有该得到帮助的人,你只是在掏钱的时候做了一件能表达你的善意的事情而已。
其实,这个社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大多数是被媒体报道的人和事,所以往往就出现,一旦得到关注,各种捐款便源源而来,而没被关注的更多人则仍然深陷困境。我在想,大概罗尔自己也没有想到通过网络竟能筹到这么多钱,而如果这个事件中他只筹到十多万的善款,大致与罗一笑的医疗费用相当的话,或许也不会引来那么多质疑。可见希望表达善意的人太多了,何况为了挽救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的生命,能触动多少人心底的那份柔软!善款就这么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涌过来了。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把钱捐给专门的慈善机构?而那些慈善机构是否通过自己的工作减少了罗一笑们的困难?
能不能有这样一种渠道能让人们在释放了自己的善良之心之后不会感到遗憾,不会感到被欺骗。而是发现自己的善良的确帮助到了真正应该得到帮助的人,从而得到一份欣慰,进而增加了多做善事的热情?罗一笑事件现在这样的结果,我并不想指责什么人,但总是觉得,罗一笑这个让人心疼的小女孩,却是真真正正受到伤害的,人们在质疑她父亲和其他亲人的时候,谁说就没有影响到她呢?至少他父亲和家人在陷入舆论包围的时候,对她的关爱、照顾是减少了。愿小姑娘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