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奏
一天多工作一小时,十年后你定会脱颖而出。说这句话的人是我的一位在国企当老总的朋友。有一天跟他聊天,我问,一路走来,您最大的人生体会是什么?他说,我觉着自己做了一件还算有成就的事,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了起来。我曾经跟他们说过这句话,谁能做到一天比别人多工作一小时,十年后,你肯定会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凡是听了我这句话的人,最后都成才了。
这样一句话,或者说这样一个实验,说明什么呢?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再提这种所谓的奋斗精神,着实有些老套。有人会说,每天多工作一小时,你就少了一小时赔老婆孩子,少了一小时锻炼身体,少了一小时看望父母,少了一小时跟朋友沟通感情,少了一小时如何如何。似乎所有的少的这一小时跟工作都是对立的。有人说,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的确,工作上的事情,真的没有止境。你今天刚满怀欣喜地处理完了所有要的稿件,所有学生的论文,所有阶段性的实验,所有学生的答疑,所有的会议等等,以为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放空一下自己,没想到,转眼之间,新的任务接踵而至。面对这种态势,很多人选择了得过且过,互相踢球,美其名曰,顺其自然。而有的人选择了每天多工作一小时。这多出来的一小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把大量的任务尽可能的化整为零。这是一种蚕食政策,如春之幼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工作的事情搞定了,其他的事情才会有资本,有信心,有能力做得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发能感受到节奏的力量。少年轻狂时的我们,曾经津津乐道自己为了考试,为了球赛,甚至为了游戏,为了娱乐,挑灯夜战的能量,感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畅快。以为什么事都能靠一时的激情冲过去。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会慢慢体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节奏的重要性。什么是节奏?Disco音乐中,那些不断反复的“咚 - 哒,咚咚 - 哒”是节奏;阅兵式上军人走的整齐步伐是节奏;钟表的“嘀嗒”声是节奏;心跳也是“节奏”。一首歌曲也好,一场比赛也好,一部小说也好,都有自己的节奏。节奏掌握的好,说明你阅读音乐,阅读比赛,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强。生活中的节奏掌握的好,说明你阅读生活的能力突出,是你掌控生活,而不是随波逐流。而节奏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有一种惯性的力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就是控制节奏。这样的节奏是一种成熟的力量,久而弥坚。
我国内有一朋友,这两年刚刚拿到杰青。一向低调他也表现出了少有的兴奋。我趁机问他感受如何?分享一下心得体会?他告诉我说,如果说杰青的获得也算一种肯定的话,其实既在我意料之外,也在我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杰青虽然在国内影响力很大,但在国际上除了华人圈以外少有人知道。老实说,杰青并不是我的奋斗目标,这不是吹嘘。意料之中,是因为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我的科研节奏控制地一直不错,既有短期目标,也不乏长远目标,远大理想。拿到杰青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兴奋的原因是拿到了,水到渠成地拿到了。
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头一次听到这句名言,很是不解。不解的原因主要是我当时不知道喝咖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喝咖啡能占用多少时间?有那么重要吗?后来,我懂了。其实喝咖啡只是一个比喻,你现在可以换成上网,泡吧,刷微信,电脑游戏,等等。天才,就是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持之以恒,定有所成,这也是节奏的惯性力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