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工作做细,追求完美,比创新更重要
在北半球的祖国天寒地冻的季节,南半球的澳洲却是酷暑难挨。这几天据说有的地方气温高达40度,注意是零上。澳洲的路面感觉晒得要冒油,坐在车里,即使开着空调,仍觉着难受。连续几天,我都发现我经过的一个路段在维修。估计是有一小块路面的混凝土破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坑,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这位工人在他工作的这个点上支起了一个帐篷,为的是遮挡似火的骄阳。从远一瞅很像国内小时候卖雪糕的摊位,同样支起一个硕大的帐篷,帐篷下面一个大木柜子,里面盖着棉被,里面藏着冒着白气的冰棍儿,冰砖,雪糕。
连续好几天,我上班下班回家都能看到这个工人在卖冰棍儿的帐篷下挥泪如雨的干活。这让我很奇怪,就这么点活儿,这要是在国内估计半天就搞定了,澳洲人做事情实在是慢,磨洋工,你当这是绣花啊?然而,你可别小看这种绣花的功夫。刚才我提到的沥青混泥土路面上出现的小坑,也许是由于高温,降雨,或汽车反复碾压的结果,总之你开车的时候遇到这种小坑,总是很讨厌,而且这种小坑即使你用新的混凝土材料填上修复后,没过多少天,又坏了,还是原来那个地方,还是原来那个坑。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新填充的材料和原来的材料,虽说都是混凝土,但他们的物理,力学性质已经非常不同。原来老的材料经过包括热胀冷缩,雨水,还有汽车动力载荷的作用,其力学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你用新的混凝土充填,修复的时候,新旧两种材料相接之处,当受到外部载荷的作用时,它们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就很容易产生破坏,这就是路面上这种小坑,非常顽固,不好彻底治愈的主要原因。那么这位澳洲绣花的工人这几天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呢?因为路上车很多,我没法停在路边仔细观察他如何施工,但从他修复后的路面看,他并不是像很多其他路面,坑是什么形状,就填充成什么形状,而是在那个形状很不规则的坑的周围,整齐地切割出一个整齐的正方形,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从修复的材料表面看来,和周围的路面材料应该没有什么分别,并非什么特殊材料。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正方形形状的改变,可能比简单的按不规则坑形状充填要多花费些工时,但效果却要好很多。
当然,我并不是道路混凝土这个专业,上面的现象分析只是我的猜测。但从上面这个例子却给我不少感触。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做工作,干事业,一定要非常创新吗?创新这个东西,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把基础的东西做牢,做踏实,做细,做到极致。在这个基础上,所谓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不要张嘴闭嘴就要颠覆别人的理论,挑战别人的成果,而是首先把基本的东西彻底弄懂,做实,不能让自己悬着。适当地保守,其实并不是缺点。我们写proposal,写基金标书也是,其实哪有那么多创新的东西。有时候我看很多标书,洋洋洒洒,豪气冲天,创新点一二三四。当时我就想,就这样的标书,如果资助了,别说百分之百实现,能实现一半已是很不容易了。当初写那些目标,创新点,心里有多少底,估计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我审这些东西,从来不重点关注他写了多少创新点,而主要看他写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合理。合理,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低。
前段时间,我女儿迷上了日本的寿司,就是那种紫菜包的小饭团,里面包着大米饭,蔬菜,一小段鱼肉,虾或鸡肉什么的。这家寿司店的老板是位日本人,一个老头儿,很矍铄的样子。因为经常带女儿来吃,我也就跟这位日本老人经常聊一聊。不聊不要紧,一聊才知道日本这家寿司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紫菜小饭团里的大米都不是澳洲本地的大米,而是从日本运过来的。里面包的鱼,虾和鸡肉以及各种酱都是有专门的进货渠道,是多少年的老主头。彼时,老头给我展示他切生鱼片的刀,锋利无比,是专门切鱼片的,跟宝贝似地藏在一个地方。我说,您的寿司店这么火,要在澳洲开上个几家连锁店肯定挣大钱。老人家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仅此一家,做到最好足矣。
百年老店的生命力其实是精工细作,并不见得是创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