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巧与拙 精选

已有 7647 次阅读 2014-10-30 14:2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巧与拙


“巧”就是心灵手巧的巧,它的反义词是拙,拙的意思就是手很笨。小时候,我的手很拙,妈妈都这么说我,我就信了。我同龄的孩子们都会自己制作很多玩具,比如“嘎嘎”。“嘎”这个字可能写得不对,但我又懒得去找字典,“嘎嘎”这个玩具其实是冬天在冰上转的东西,木制,需要用鞭子抽。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一个手腕粗细的圆木棍,砍下一段来,长度和直径差不多,一端是平的,另一端削成圆锥形,圆锥顶端镶嵌一个钢珠,启动的时候,是用鞭子缠绕几圈在“嘎嘎”上,然后突然甩出,“嘎嘎”就会在冰面上飞速旋转而不倒。一旦快停的时候,来上一鞭子,继续转。这种玩具其实可以用来比赛的,比的就是看谁的“嘎嘎”在冰面上“定”的时间长,谁就赢,也可以粗略地证明谁的手更巧。通常我都是失败者,后来终于赢了一次,因为我偷了家里的一段三角铁从一个卖泥人的老头那里换了一个“嘎嘎”,这个“嘎嘎”应该是机器加工的,转起来跟没转一样,我终于在跟别的孩子们比的时候狠狠地赢了一次,回家后挨了一顿打。虽然有点疼,但心里还是有点高兴,虽说自己做了点假,但毕竟是赢得了荣誉,这对自信心的树立我当时觉着帮助很大。

然而小时候真正让我树立自信心的其实是制作另一种玩具-风筝。一到春天,是那种乍暖还寒的春天,广袤的麦田上还盖着一层薄薄地棉被,里面泛绿的麦苗尝试着探了探头,又缩了回去。湛蓝的天上要不是有很多风筝东一头,西一头地飞,会觉着很寂寞。这个时候,我非常羡慕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但手很巧,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风筝。风筝能飞上天,原理挺复杂的,这涉及到空气动力学什么的,不是很好懂,就是懂,也不见得有多大用。我就尝试了很多次,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设计,从左邻右舍偷必须的原材料,比如隔壁六婶子家那个破竹帘子里的“竹芈子”可以用来做风筝的框架最合适,框架上缝的是薄塑料,这要比窗户纸不容易破,而且轻。两个长长的尾巴也是塑料的。然后就是风筝的绳子,用妈妈纳鞋底的线绳有点奢侈,也不容易搞到。于是就去村里一家修鞋的家里,假装找他家儿子玩,趁人不注意,就从那些废旧的车胎上撕下很多又细又结实的黑线来,每段有一尺来长,没关系,用死扣连在一起就长了。就这样,在原材料准备齐了以后,开始制作。我想当然地认为,风筝之所以能飞起来,一定是要把风筝的两个翅膀做的很“兜风”才对。然而但我一针一线地缝完两个大翅膀以后,信心满满地来到麦田上,就等着它展翅高飞了。然而,我的风筝根本不争气,死活不往上飞,翻俩跟头就折下来。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们开始笑话我,让我很上火。说来奇怪,就在我上火的那瞬间,我突然似乎学会了思考:我的风筝为什么飞不上去?

田野里满世界跑的人群里其实并不都是孩子,很多大人也很有兴致。正巧在我不远处,有个大人在帮几个孩子修理风筝,我挤过去一看。我我们村里的木匠,是出了名的巧。他正在指导一个他的侄子什么的。这个侄子跟我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人为地给风筝做了两个兜风的大翅膀。巧木匠说,风筝的翅膀要兜风这不假,但你做的时候不能主动缝成一个圆槽,而是要反着缝,要让风自动吹出一个“斗篷”来,这样风筝的两个翅膀灌起风来才对称,风筝在天上才能稳,不会东倒西歪。另外,控制风筝位置的三根绳子的长短,角度非常关键,他们也直接关系到风筝在天上会不会翻跟头。听着巧木匠的话,我都吃惊自己怎么那么专注!这比上课听讲认真多了。回家以后,我按照木匠的“金玉良言”反复修改,翻来覆去地试,中午饭都揭过去了,最后从锅里拿了块白薯,很烫,只好放在兜里,再次跑到田野里。我的风筝终于飞上了蓝天,飞到天黑。最后绳子断了,找了好几里地,也没找着,有点伤心,但心里却很有成就感,其实我的手挺巧,我跟妈妈说了,妈妈说是,妈妈说她一直都很巧。

时间荏苒,30年过去了,我阴差阳错地走上了科研之路。搞科研免不了要做实验的。做实验就要接触各种实验设备,有的是进口的,有的是自己研制的。即使是进口的,有的地方也需要改进。其实很多科研的突破进展是源于实验手段的精巧。做一个“手巧”的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关键时候不受制于人,并很有成就感。当然,这里的“巧”并不是投机取巧的“巧”,这样的巧,其实还不如拙一点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839823.html

上一篇:没有训练就没有严谨
下一篇:相聚悉尼​
收藏 IP: 134.148.194.*| 热度|

29 曹聪 武夷山 褚昭明 毛秀光 王世喜 黄永义 汪育才 罗德海 蒋永华 董焱章 吴斌 袁贤讯 赵美娣 朱朝东 陆俊茜 郑小康 陆泽橼 庄世宇 曹建军 曹俊兴 李雪 biofans htli qzw ruby1990 shenlu fys zaimingyu EroContr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