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老龙湾

已有 2877 次阅读 2021-6-14 08:3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老龙湾

 

 村子东头儿有一个湖,其实是一个大泥坑,之所以称它为湖而不叫泥坑,是因为这个坑从来没干过。因为一旦快干的时候一定会下场大雨,整个坑又被水填的满满的,快溢出来的样子。这样的次数久了,也不知谁先流传开的,这个坑里一定住着一条龙,坑龙也是龙,龙王住的地方当然不能缺水,于是人们为这个大泥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老龙湾。

 老龙湾四周有好几个村子围着,北面是柳树营,南面是沙营,西面的村子村子叫上伍旗。为什么那两个村子都叫什么营,似乎和军队有什么关系,而我们的村子叫上伍旗,而不叫上伍营呢?没人在乎这个,不就是一个村名嘛,又不能当饭吃。那个时候大家都一样的穷,经常吃不饱饭。老龙湾的东面是“立新中学“的操场。立新中学是我的母校,她从我记事起到我中学毕业也没有院墙,据说是学校没有足够的钱,盖院墙是要花很多钱的,校长也觉着没什么必要,因为学校里面除了桌椅板凳也没什么可偷的。于是立新中学的操场和老龙湾就只隔了一条马路。

 这条马路其实是一交通要道,往北能通到很远的县城,往南不知道通到哪里,应该也是很远的样子,因为一逢五排十乡里的大集,从南边就会陆陆续续走来数不清的人们,也有赶着牲口车的,手扶拖拉机也有,偶尔大卡车也有,口音跟我们这三个村也不太一样,但凡口音跟我们这三个村不太一样的,我们都称他们说话咵。 但凡离开家乡去外面混了几年,无论挣到钱还是没挣到钱,无论是不是当了大官,回乡以后,口音都会故意变咵,说给乡亲们听。乡亲们转脸嘴里就会暗骂,咋说话还便咵了?忘本啊!其实心里的意思是,你看人家真是出息了。这是后话。话说乡里的大集就在老龙湾边上,立新学校后面的供销社前面那条街上。

 因为老龙湾里住着一条龙,一到夏天,我们这里经常下很大的雨,一连下好几天,直到老龙湾的水和边上养鱼池的水连到一起。这样养鱼池里的鱼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游到老龙湾了,龙也是喜欢吃鱼的。养鱼池的鱼都跑了,承包养鱼池的人当然顿足捶胸,但我们这些小朋友却暗地里高兴地不行。一旦雨停了,我们就会拿起家里筛米的筛子蜂拥到老龙湾附边上去捞鱼。也不知道是不是老龙湾里真得有龙,养鱼池的鱼儿非常喜欢游在离岸很近的地方,刚好我们用筛子能够到,而有的大人从家里拿来的渔网,轮圆了撒到很远的地方,竟然一条鱼也网不到。运气好的话,我一次能筛到两三条巴掌大的草鱼,带回家。母亲有点踌躇,感觉这些鱼毕竟是从养鱼池跑过来的,时间还太短,孩子们有偷的嫌疑。于是,我把我们家的两只鸭子赶到了老龙湾,鸭子抓鱼,这没什么可说到的吧。据说鸭子吃过鱼后下的鸡蛋会很大。鸭子怎么会下鸡蛋呢?鸭蛋鸡蛋其实没什么分别,一个味,都有蛋黄,和蛋清。咸鸭蛋我喜欢吃蛋黄,不是咸的煮鸡蛋,我喜欢吃蛋清。然而,自从我把鸭子赶到老龙湾抓鱼吃以后的好几天,或者十几天,两只鸭子都不下蛋了。后来,我听说老龙湾背面柳树营靠近水边的麦秸垛上一个孩子一下检了十个鸭蛋,我敢肯定一定是我们家的两只鸭子下的,因为这个孩子以前一直和我们一起玩儿,但那段时间故意躲着我,他妈说他有火了,我当然不信。

 老龙湾一到夏天水很大,天气再热,孩子们宁愿去边上的养鱼池游泳,也不去老龙湾。因为,几年前我们附近村里的两个孩子哥哥带着弟弟去老龙湾玩儿,一不小心弟弟掉到老龙湾淹死了。兄弟俩的父母都是当地的能人,家境殷实,把两个儿子视如掌声明珠。本来只有老大的时候,自然娇生惯养,但有了老二以后,老大的中心位置似乎受到了影响,有点嫉妒弟弟。于是,在弟弟不小心被淹死后,有人背后讲说是不是哥哥故意把弟弟推进老龙湾的吧。在弟弟出殡那天,哥哥哭着反复说,我不让你去,你非要去,我不让你去,你非要去。但仍有人们背后讲说哥哥在演戏。孩子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还好听不到这样的闲话,说闲话的人,这时才会被撕心裂肺的哭腔感染到,陪着掉几滴眼泪。

 虽然夏天孩子们不敢到老龙湾游泳,但冬天老龙湾里的水会结成厚厚的冰。大骡子车赶上去都没事儿。一放寒假,孩子们书包一扔,拿起自己做的滑冰车就跑到了老龙湾。湖面上银光烁烁,小点的滑冰车上的坐一个孩子,大点的滑冰车上坐两个,没滑冰车的在后面推,滑冰车越滑越快,后面推的人跟不上了,停下来,或者跌个大屁墩儿,冰太滑了。前面跑的滑冰车一会儿又掉转头,两个钳子用力划着撞向两外一个滑冰车。另外一个滑冰车的主人在快要撞到的瞬间突然往边上一窜,机智地躲开了。也有躲不开的,于是两个人,或三个人都从滑冰车上跌下来,滑冰车飞出去好远。掉下来的人也顾不上疼,赶紧踉跄着爬起来去追自己的滑冰车,然后继续撞,继续躲,继续跌。。。。。。直到每个孩子的母亲扯着嗓子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晚饭,声音从不同的村子传来。此起彼伏。村子里炊烟袅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291079.html

上一篇:教学随笔
下一篇:博士生还要不要读教科书?
收藏 IP: 134.148.206.*| 热度|

4 郑永军 张士宏 武祥 穆仕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