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UO,大致是一个贬义词,网上常有不ZUO就不会死的说法。No zuo, No die。ZUO,一般会写成“作”,但也是可能包括“嘬”、“凿”(除了ZAO音之外,也有ZUO的念法,如“凿实”等)。ZUO,通常是指小孩子淘气,但又不是一般地淘气,多是指带有恶作剧性质的捣蛋。而到了成年人,说这个人爱ZUO事,多半是指不务正业,干一些不着调的左道旁门的事情。还有就是说正经事不干,净干那些歪门邪道的事情。还有是说,不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尽想着干那些折腾不休的事情。这些都被称为ZUO。
在国际上,恐怖分子所干的事就可以归于ZUO这一类。他们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到处祸害老百姓,这是一种典型的ZUO。恐怖分子让自己走上的就是不ZUO不死的道路。还有就是美国的一些政策也是ZUO。在克林顿时代好不容易闹下一点财政的盈余,到了小布什时代就去打阿富汗,再去打伊拉克,把手里的那点钱折腾光,再四处举债,这同样也是ZUO。ZUO到这会儿,钱是剩不下多少了,可是心气儿依然不小,还想再折腾,那就是还是要ZUO。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ZUO是表明一个人不甘心平庸,总想干出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来,不愿意墨守成规,不希望平平淡淡。我们所说的创新,这个概念中是少不了ZUO的意思的。在企业里,在车间里,天天都在干活,用的是原来的设备,遵循的是原来制定的工艺。按说,你就老老实实地接着干就是了。但是,就是有人脑子里不闲着,总想琢磨点事。在这道工序上能不能想个办法省点体力?在那个设备上,能不能加个配件节省一点工时?很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就是从这样一种想ZUO的念头中开始的。
在大学里的有些课程,其实如果让教师放开了去研究,或者编写自己的教材,当然不是只为了评职称,那么教育管理部门就没必要设置那么多禁令与门槛。这帮子管理者总是以为,只是少数所谓专家才是高明的,那些普通高校里的普通教师水平都很一般。这样的想法就是瞎了他们的*眼。每个本专业的教师,其多数人都不是庸才,如果让他们放手一搏,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么这样的课程总会闪烁许多光辉来。只是现在的教育管理部门设置那么多障碍,而且还要高调空谈让人创新,这就像是让人戴着脚镣跳舞一样。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允许ZUO,要鼓励ZUO。没有ZUO,就没有创新。做研究的,天天看着那么多资料,天天做着那么多实验,不让人思想飞扬,不让人想方设法去ZUO那么一下,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有创新的思路能够产生出来?现在一方面要求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搞什么严格的绩效考核。表面看,你可以说这两者不矛盾。但在实践上,这个矛盾其实可不小。
允许ZUO,就要允许出圈,允许犯错。如果只说鼓励创新,但如果出了一点圈,犯了一点错,就要惩罚,那肯定不是在鼓励创新,而是叶公好龙。当然,这种ZUO也不是胡ZUO,不是可以由着性子乱造钱。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但在规矩之下,是允许出错的,至少这也是一种试错方法。科学研究都允许试错,创新当然更应该允许试错。
人们常说,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因为小孩子的头脑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所以他们的想象力如天马行空。从小孩子到成年人的过程,不断地给他们戴上这样那样的紧箍,念上这样那样的紧箍咒,他们的想象力就被大大地打了折扣,不是说,这样的紧箍都是不必要的,也不是说,紧箍咒一个也不要念。只是要把这样的紧箍戴得要更少一点,那样的咒语也要念得更少一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打开更大的视野,开拓更多想象的空间,虽说未必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但至少不要把这个空间搞得越来越小才好。
为了创新而鼓励ZUO,多少还是有一点功利心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理范围内的ZUO或许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本身是需要各种想象的。想象与实践想象就是一种ZUO。烹饪就需要想象。一个鱼香肉丝都是一个做法,都需要放糖放醋,那有什么意思?能不能用其他食材来替换?这当然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服装更是需要想象,可是现在的服装设计除了搞怪之外,真正让人赏心悦目而发现了美的可并不多。至少在这个领域里,ZUO出来的效果还是有限的。如果将来人们在这个领域里ZUO出更多的花活,那么这个世界肯定更加五彩缤纷。
生活中的人们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想ZUO出什么事来的冲动。但人们往往也有很多顾虑。怕打破现在的安逸,怕造成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要想ZUO,不可能都是美好的结果,总会有风险,总会有不确定。所以创新本身就存在这样的不确定因素。全是四平八稳,就出不了创新。风险承担可以设置某种机制来减少个人所需要承担的那一部分,但不可能完全替你都背过来。所以,喜欢ZUO的人们,还是要准备承担一定的风险的。这是在ZUO的过程中,你所享受的那种刺激、快乐的必要的代价。对不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