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使用机器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已有 2300 次阅读 2015-10-29 07: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光明日报》1018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机器人时代:该怕还是该盼》。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设想一下,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的工作岗位越多,那么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就会越小,因为大家在被机器人淘汰这一点上越来越平等了,劳动力市场无限趋近于归零并面临重启。此时,资本家将被动或主动地向劳动者提供均等的、相当数量的收入,以确保人们能够具有足够甚至更强的消费能力。

这种设想是否成立,有点让人疑虑。至少在现有的情况下,机器人会率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特别是那种程式化程度高,重复动作频繁,且目前多为手工操作的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被排除出生产过程,而被迫失业。那么在失业者与就业者之间,他们的收入差距是增加了还是缩小了?回答显然是收入差距在扩大。失业者的所得与就业者的所得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机器人所占领的生产领域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不会如同大面积火炮攻击所进行的覆盖那样,一下子就全面占领的所有的领域。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凡是机器人占领的领域,就必然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劳动者的极端贫困化就会大量出现。所以,根本不会出现劳动者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小的现象,而是相反。

即使将来进入现在白领工作的领域,情况也是一样。那种重复性的手工操作,机器人肯定会首先在这些领域中出现。而那种类似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劳动,这也有进行分析。标准化的程序编制,机器人能够胜任。而针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的计算机程序,机器人还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胜任,仍然需要由人的劳动在继续的一个过程。所以,机器人进入白领工作领域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白领们也是依次被迫退出工作岗位。那么失去这个职业的劳动者与仍然在岗的劳动者,其收入水平仍然是有较大差距的,而且会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这就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发和尖锐化。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会导致社会进一步动荡。尽管如同发达国家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仍然阻止不了这些矛盾的日益激化,从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默多克集团首先在报业采用激光照排新技术,从而导致大量铅字排版工人的失业,工人们坚决起来反对这种新技术的采用。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先进技术难道对社会的发展不好吗?当然很好,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这种先进技术却造成了工人失业,生活质量下降,这能怪先进的技术吗?唯一应该受到指责的,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文中有一点说得很对,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趋势,这一点是无法阻拦的。这是生产力本身的属性使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必须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这一点恐怕也是无法阻拦的。而且,所谓收入水平的差距,主要也不是在工人阶级内部,更主要的是在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资产者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多,而工人阶级的收入相对于资产者来说,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相对贫困化的现象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即使在当前,也是一样。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不会改变这个趋势。这个趋势越是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就越是尖锐,从而导致对社会生产力的阻碍就会越大,最终必然导致要彻底改变这样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

文中还说,机器人只会劳动,而不会消费,这就会导致没有消费的劳动是难以为继的。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误解:机器人不会像人那样消费,但机器人本身需要维护保养,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机器人的消费。另外,机器人生产出的产品,主要还是由人来消费,机器人不可能生产为机器人所消费的产品,因为机器人不会像人类那样消费人类需要的产品。所谓保卫消费需求比保卫就业和工作岗位更重要的说法有点天方夜谭。如果在机器人的进逼下,普通劳动者收入相对减少,消费能力下降,那么我们如何保卫消费?这就又回到马克思那时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是因为人们的支付能力相对下降。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用文中所使用的语言来说,需要保卫的不是消费需求,而是人们的消费能力。

消费需求不需要人们来保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每天都在生产出大量的消费需求,甚至人们在当前还不知道,因而也不需要的消费需求,在资本的推动下都会生产出来。天天那么多广告其实都是在宣传消费需求。同时,广告的出现恰恰也在表明消费需求已经铺天盖地,而消费能力的增长却是相当有限。所以确保人们的消费能力是远远要重要于保卫所谓人们的消费需求的。

要想保卫人们的消费能力,就要保卫人们的收入稳定。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靠市场,靠资本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或许这种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还不可能实现,那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或者说,机器人占有的领域还不够广泛。如果将来生产力水平达到了那样的高度,机器人占有了现在人类劳动领域的绝大多数,那么距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不会太远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31805.html

上一篇:高等教育中的“术”与“道”
下一篇:吃肉,还是不吃肉,这是一个问题
收藏 IP: 114.250.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