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拿得起,放得下

已有 2932 次阅读 2015-3-9 04:1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人有爱人惜物之心,必有伴随而来的烦恼。因为有了爱惜之心,就会有许多思念、许多纠缠、许多牵挂,烦恼自然就随之而来。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马上就会有对方到底是不是爱你这样的问题发生。若只有你爱TA,而TA不爱你,这就让你生出无限的烦恼。无意中得到一件喜爱的珍品,立刻就有如何保存它,如何既让人知道我已有此宝物,但又不能让他人惦记上,别让这宝物被人窃走,这种纠结之情是经常发生的。

夫妻二人,婚后育出子女,大家都是欣喜不已。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抚育子女的琐事,而在琐事的背后,就有很多牵挂与烦恼。孩子的健康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光这两样就会让为人父母的烦恼不绝。

所以佛家的思想就是,有爱惜之心,有牵挂之情,这就是一种苦难。因为在爱惜的背后就有烦恼,而烦恼的背后便是苦。人生多苦,人生难过,苦海无边。这是佛家的一个基本思想。所以为了减少这样的苦,佛家提倡就要清心寡欲。丢却爱惜之心,便是丢弃了许多牵挂与许多烦恼,也就是丢弃了很多的苦。如果一个人能丢弃这许多爱惜之心,遁入佛门,就会减少很多痛苦,那就是一种解脱,就是脱离苦海,就是回头是岸。

佛家说得有没有道理?道理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很多信众遁入空门。只是佛家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有点过于悲观了。问题也有另一面,人有了爱惜之心,固然会有烦恼,但也有很多的乐趣。看着自己孩子一天天长大,会走路,会说话,会有各种表情及其喜怒哀乐,都会让为人父母者欣喜不已。快乐都是伴随着烦恼而在的。烦恼如果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那么很多快乐也就没有了。事情就是这样有着两面性。

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例外。明知道爱情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但世人还就是穷追不舍,毕竟里面有着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尝遍了五味,才知甘苦。如果只知爱情之苦,便再也不愿追求爱情,那么人生中的很多乐趣都就随之消失,爱情中的甜蜜也就无从体验。中国话的“痛快”二字,很有哲理。没有痛,即没有快;要想有快,就要忍痛。痛即是快,快也即是痛。一物之两面耳。

不过,佛家的思想也有可取之处。虽然我们不赞成完全地脱离现世。但对于现世中的许多烦恼,我们是有可能抛掉其中的一部分的。关键在于对于爱惜之心,不宜过于执着。过于执着,则烦恼倍生。俗话说,要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拿得起,就是对于所爱之人所惜之物,要大胆面对,勇敢追求。所谓放得下,就是在这些人或物有可能成为我们成长或前进道路上的羁绊时,该丢就要丢弃,不可继续留恋。这种丢弃的观念,即是佛教所提倡的。

我们努力工作,都想要一个结果。或者收入增加,或者当上教授,或者在公务员岗位上提级。这都是让人欢欣鼓舞的事,都是让人们值得追求的事。但是,世事难料,各种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对目标的追求。所以,虽然我们也努力了,但是我们仍然有一些可能让我们达不到我们预先的目标。我们会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哭天抹泪?顿足捶胸?撒泼打滚?咬牙切齿?胡骂溜丢?看来无论表现出哪一样都不那么绅士淑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钱没挣那么多,这又有什么?钱多多花,钱少少花,一样过日子,一样能快乐。当不上教授又有什么?我尽力了,无愧于自己的努力。我做出了成绩,无愧于我的学生。这还不够吗?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堤内损失堤外补,我有的是招儿给自己找乐,何必让这点小事把自己折腾得五脊子六兽?

我爱的人,TA不爱我,那就天下何处无芳草。我不会诅咒TA,更会祝福TA。但我的幸福并不只维系在这一个人身上。即使没有找到爱我的那个TA,那又有何妨?你能爱上一个人,这事本身就是一件不错的事。你能懂得爱,知道愿意为他人奉献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受,这就很足够了。爱上一个人,决不是为了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什么。如果这样去想问题,这样的爱就没有那么可爱了。有些人总想自己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得到回报,那么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很不值得。这样的想法其实挺愚蠢。没有期待回报的付出才会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而期待回报的付出,在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回报时,一定是很失落的,一定是很失望的,一定也是很有烦恼的。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放下的。过去有句老话,叫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如果什么事都放不下,那包袱就会越背越多,越背越重,直到让你寸步难行。该放下的就要放下,放下之后,再走在路上,会轻松很多。你会有心情看更多的风景。你的步伐会更加轻快,你的心情也会更加愉快。不知佛教中所说的大欢喜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含义?


送一份春节后和三八节后的礼物,请欣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xNDg3NQ==&mid=204142685&idx=1&sn=c2d26071a7fb3c4c6476d9d3bff96144&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73028.html

上一篇:一种忽悠人的餐包
下一篇:不同时代的年轻人
收藏 IP: 111.196.188.*| 热度|

4 吕喆 施添锦 赵美娣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