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与国际接轨?见鬼!

已有 6744 次阅读 2014-8-7 04: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与国际接轨,这个说法是一种让人听了就火大的东西。国际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什么叫国际,国与国之相间也。国际比赛是两国间的比赛,国际会议是多国一起召开的会议。国际组织是多国共同建立的组织。那么跟国际接轨是什么意思?每个国家与其他国家都不会完全相同,跟国际接轨,难道是跟国家之间的什么空白接轨不成?与甲国的某种规则接轨,就必然与乙国的规则有异,反之亦然。所以,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基本就是一盆浆子,含混而不清。如果硬要这样说,那么,所谓与国际接轨,想必应该是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的规则,然后,我们也跟着学,而且得学得不走样,方能称为与国际接轨。其实,单就铁路来说,过去中国与蒙古之间。轨宽就不一样,蒙古的轨宽与苏联的一致,但与中国的不一致,这算是接轨呢还是不算是接轨呢?如果算是接轨,可是轨宽不一样,火车到了那儿,得把车厢底下的轮轴都得换了,这一换就得好几个小时。你说不算接轨吧,可是铁轨确实都挨着。那么咱们这个与国际接轨是应该做那种轨宽不一样的接轨呢?还是做跟人家轨宽完全一样的接轨呢?

轨宽一样的,中国跟朝鲜是一样的,或许是朝鲜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中国东北有个伪满洲国,都是日本统治,轨宽一致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有便利。不过,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运送军需物资到朝鲜前线也有了便利。中国跟越南轨宽原来也不一样,不知在中国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的时候,这个轨宽是不是改成一样的了。轨宽不一样,就为防着对方。轨宽一样,就没有防备了。

咱们这个与国际接轨,到底是要轨宽一样的接轨,还是轨宽不一样的接轨,没人说过。跟国际接轨,是跟美国接轨,还是跟英国接轨,还是跟法国、德国、意大利接轨,也没人说过。估计没人会说跟朝鲜接轨,也没人说跟非洲接轨。可是如果跟这些国家的什么规则接轨,也无疑应该算是与国际接轨吧。凭什么说跟美国的规则接轨就是跟国际接轨,跟亚非拉国家接轨就不是与国际接轨呢?

曾经最让我反感的,是打着与国际接轨招牌的公交车上,乘客自己投币,但公交公司不设找赎。这不跟明抢一样吗?乘客要自备零钱,没有零钱就得扔多少钱算多少钱,公交公司不给找零钱,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但是公交公司有话说,说这是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就有理啦?荷兰允许性交易合法,咱们这儿能接这个轨吗?荷兰还允许某类毒品使用合法,咱们这儿也能接这个轨吗?再有,公交车不设找零钱,到底是哪个国家这么干的,我不知道。我知道在英国,公交车上没有售票员,但乘客上车把钱交给司机,司机负责撕票找钱。这种做法能不能学?学这种做法算不算与国际接轨?

咱们这儿一说与国际接轨的事,多半都是坑老百姓的。银行很多不合理收费,也说是跟国际接轨。可是要让他们说清楚跟哪个国际接的轨,接的什么轨,到底哪些国家是这么干的,别的国家又是怎么干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做法,银行都不说。一句与国际接轨把他们的无耻、无赖和不负责任表现得清清楚楚。

咱们的大学也干过不少与国际接轨的事。凡是说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都是对教师不利的做法。那种对学校行政当局有利而省事的事情。什么九年没有提职就得走人,什么道理?说是为了促进教师多干活,干好活。可是职称的数量就那么多,就是都完成了教学工作量,都写了文章,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博士都当副教授。那副教授多了,也总有一大帮当不上教授。那当不上教授的就都得走人,应该也是这么个理吧?真要走,往哪儿走?有人说,在制度制定之初,每个教师就都应该清楚这个后果,这叫胡扯。他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又能让他怎么办?他当时就辞职不干吗?他靠什么养家糊口?可不是得走一步算一步呗。这逼着写文章的制度,就是能促进科研吗?结果不都是文章造假、剽窃、抄袭盛行,这能会促进创新吗?很是让人怀疑。创新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堆积文章就能出来的。创新需要沉稳,需要冷静,需要时间,需要思考。如果这个制度都是逼着人整天心神不宁,心事重重,压力重重,担心饭碗朝不保夕,这样的环境能鼓励创新,那才是活见鬼了呢。

我不相信,国外那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们,都是在这种非升即走的制度下取得研究成果的。如果他们也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取得科研成果,那他们简直就都是神人了,非凡人可比。

所谓与国际接轨,是一种懒惰思维。对国外的先进东西要借鉴,要学习,都没有问题。我们自己从中在了解其中的特点在哪里,也不能忘记他们这些东西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文化氛围,跟国外的肯定有区别,直接简单地照搬过来,没有不出问题的。我们总说要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但是如果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情况,不结合我们自己的具体实际,就简单把人家的东西搬过来,那百分之百会出问题。懒汉思维,就是一刀切,就是形而上学。我们中国那么多大学,很多制度都很一样,这里也是有问题的。北大的制度搬到西部一所职业学院,估计肯定水土不服。就是北京的高校,情况也都不一样。可是我们高校的管理者,有多少是真正下了大功夫,来研究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反复与其他高校,与国外高校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再来制定自己学校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17674.html

上一篇:大学里的教学与科研
下一篇:修与换
收藏 IP: 111.196.188.*| 热度|

45 姜咏江 姬扬 马建敏 吴飞鹏 魏东平 张德元 郭向云 刘志春 李方和 展婷变 刘淼 周健 陈楷翰 林中祥 刘建兴 周春雷 吕喆 王洪吉 蒋敏强 水迎波 韦玉程 郭战胜 苗元华 逄焕东 赵美娣 唐剑锋 赵凤光 王随继 季丹 许天来 王荣林 李永辉 王悦 刘少华 lbjman rosejump rfm2007 wangqinling watercold nm zhyzh nipy inapeace3 shaoyunpeng scrip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