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赴贵州调研侧记

已有 2763 次阅读 2014-4-27 03:5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2年,去贵州调研考察,主要是去011基地。我是从企业出来的,多年没有去过企业,所以很想去看看。毕竟,我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是很有点感情的。另外,在学校待久了,不了解企业,也就等于不了解社会。经学校一位领导帮我联系到011基地,我也才有机会第一次去贵州。那年去贵阳的时候,是乘坐的火车。当时没舍得坐飞机,因为手头上的经费得省着点花。火车坐了很长时间,发现湘西与贵州一带山区里的住房都很相似,是木制或者竹制的,青黑色的瓦,看上去就感觉,从这里走出去,或者从外面走进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车行途中,还遇上铁轨被滚落的山石阻挡,车停了一段时间。等到排除了障碍物,才继续前行。到了贵阳,也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的火车。

到车站接我的是011基地党委副书记的秘书。小伙子个头儿挺高,说普通话带东北口音。他说他就是在本地出生并长大的。有东北口音应该是父母当年是从东北112厂支援三线建设时过来的,他随着父母说话的口音而保留着东北话的痕迹。当天,就见到了这位基地的副书记。副书记说话也带东北口音,估计跟他那位秘书是同一个来路。副书记说,第二天我才能到下面的企业去做调研,因为第二天有企业的车子过来,可以把我捎带过去。而这第一天就让我休息休息,第二天上午,副书记领我去花溪一带去看看。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愿意让人家专门陪着我一个人去转悠。耽误人家的事不说,跟人家也不熟,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刚到这个地方,正事还没办,就游山玩水,这也不是我的习惯。所以这种安排多少让我总觉得有点别扭。可是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能怎么样?第二天一大早,副书记带我去吃他们那儿的米粉。在北京,这类米粉也吃过,但实在不知道贵阳本地米粉的厉害。店家把一碗汤汤水水泊米粉端了过来,我刚喝了一口汤,这嗓子眼儿立马就跟被封住了一样,刹那间就喘不上气来,那汤实在太辣了。我赶紧跟人要一碗水,服务员很及时地端过来一碗水,一摸是烫的,没法喝。我只好哑着嗓子说,给我一碗自来水就行。等凉糁糁的自来水进了嗓子眼儿,这才觉得喘过一口气上来。完了,这碗米粉算是糟蹋了。要想不糟蹋也行,就拿凉水涮,都涮得差不多了,辣劲儿都没了,这米份也能下咽了。这就再也没有什么贵州风味了。

上午去花溪,风景是不错,也有世外桃源之感。中午吃饭时,副书记一个劲儿地劝酒,我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勉强灌了几小杯。等晕乎劲儿上来了,话也多了起来,跟副书记一块儿瞎聊。这时,看到旁边桌子上坐着一对外国老夫妇,说老也不算老,有个五十来岁吧。我借着酒劲儿跟人搭拉话儿,那位绅士说他是教师,那位女士说她是midwife。他们是从英国来的,我立刻对女士说,你每天都在迎接新的生命啊。他们俩都笑了。我自知酒壮怂人胆,再多说就没准该胡扯了,赶紧打住,回到座位上,跟副书记接着瞎聊。

下午,企业来车了,我跟着他们的车去了安顺。这个厂主要产品是军品,民品生产过不少品种,比较知名的是云雀牌小轿车。那时候还颇有点市场,估计后来也不太行了。姑且就把这个企业称为云雀厂吧。那时候,企业正是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工资都很低,一个厂办主任月工资才不过五百元。他们那儿要买房子也是五百元一平米的价格,听着是不贵,可是职工收入这么低,再便宜也不是都能买得起。

厂里对我去调研很重视,专门把各科室干部集中起来,跟我一起开调查座谈会。我心里也觉得受宠若惊,我自己下去走走看看,问问聊聊就行了,这么正规的座谈会,我真有点承受不起。可是人家已经来了,我也只能接受人家的好意了。人家看我是北京来的,真拿我当棵葱,很积极地反映问题。我也赶紧都记录了下来。回到北京后,我也肯定是会向有关方面汇报的,但我不知道我的汇报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能尽力而为吧。

在云雀厂待了两三天。为了表示对企业给我的帮助做个回报,我给企业的干部做了一场义务的讲座。效果还可以吧。人家对我是涌泉的帮助,我的回报只是滴水。当时也做不了别的,只是表达一点感谢而已。

云雀厂的同志还要请我去趟黄果树。我说不要专程去了,你们都忙,我实在不好意思。他们说,也不是你一个人,还有一位112厂的同志,咱们就都一块儿去了。那天,黄果树瀑布的水好大呀,连当地人都说,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了。因为前几天上游刚下过一场大雨,水流就一下子充沛起来。

那段时间,011基地正在决定开发一个新的教练机型,正为取个什么名字而费神。当时中航集团开发出海军航空兵用的飞豹战机,有人就要给这款新型教练机取个豹子头的名字,可能也有人不同意,所以这名字一直定不下来。几年后,新华社报道,011基地开发的新型教练机型号的名字叫“山鹰”,估计这名字算是落停了。

在回贵阳的途中,我还去了一个锻压机械厂,去了一个发动机厂。在这两个厂待的时间都不长。还给发动机厂做了一次免费的讲座。在这两个厂各开了一次座谈会。

临离开贵阳的时候,基地副书记一定要给我饯行,当然并不是送我一个人,还有其他来基地公干的人员,一桌子人,那天晚上干了两瓶茅台。来贵阳时到车站接我的秘书也在,他也给我敬了不少酒。喝酒这事我真不在行,可是也很难推托。入乡随俗这事说不准是好还是不那么好。反正就是入乡随俗,好不好的都是它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88953.html

上一篇:记大学时代的几位老师
下一篇:赴汉中调研侧记
收藏 IP: 114.246.165.*| 热度|

4 郑永军 武夷山 张强 hejiy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