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爬山

已有 2905 次阅读 2012-10-28 22:3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爬山

一年一度的香山又开始显示出红叶的魅力了。这两天周末,从北京城里向香山的道路总是在拥堵。周末一不限号,二都去看红叶,而且都要自驾开车去,特别有个派头,这道路要不堵才怪呢。
小时候,早就听说香山红叶了,可是,有好多年,虽然也去香山,但并不是赶在红叶茂盛的时候去的香山。上中小学时,这个时候都在上课,学校也不可能组织去香山看红叶,学校的组织的郊游都是在春天,简称春游。到了秋天,这个时候也都是期中考试的时候,谁有闲工夫组织去看红叶呢?
文革中,倒是没有什么事,那时候,学校给每个学生买一张通用学生月票,每张四元钱,凭这种通用月票,除了长途汽车不能乘坐以外,凡是带数字的路线的公交车,这张通用月票都是畅通无阻的。那时候也去过几次香山,但也都不是红叶茂盛的时候。
等到工作了,用我们同学的话说,经济独立了。自己那点工资,吃饭没有问题,有点闲钱就学抽烟。刚开始抽的都是外地生产的香烟,北京自己那时候没有卷烟厂。过了几年,北京也建了卷烟厂,生产的高档烟是北京牌的,现在基本见不到了。中档烟的牌子就是香山。低档烟是工农牌的。我们当时的经济条件,就是抽香山牌的最适合。那烟盒的图案上,一面画着圆圆的红色的黄栌叶,另一面是从香山的“鬼见愁”往北京城里眺望的图景。
初中毕业时,中考结束了。等到拿到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一起爬了香山“鬼见愁”。那应该是八月下旬了,天气已经没有那么热了,但爬山这种事还是比较累人的,会让人出不少汗的。我们走的是那条最缓的坡路,一边走还一边摘酸枣。酸枣这东西我是不爱吃的,但是摘的过程和往嘴里塞的过程却是让人很惬意的。到了鬼见愁顶上,那时不像现在还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只是光秃秃的一个平顶。但让人意外的是,那峰顶上有块石头,石头下压着一块手绢,手绢上还写着有字。只是今天已经完全不记得那块手绢上写的什么字了。据现在的猜测,也许是恋人之间的什么小把戏吧。
四十岁以后,才在红叶茂盛的时候去过几次香山。都是先去红叶区,就是双清别墅南边的地方。然后顺着山脊往北爬,去鬼见愁。有时候跟着学生一起去,虽然也会觉得累,但并不是忍无可忍。现在因为去香山的人太多了,媒体呼吁说,别处也有红叶,不必都挤着去香山。我并不赞同。红叶是跟香山连在一起的,没有香山的红叶,有什么意思?就跟北京的玉兰树开花是跟颐和园连在一起的一样,长安街也有玉兰树,到时候也开花,可是看长安街上的玉兰花跟到颐和园看那么粗大的树上的玉兰花完全不是一种感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爬山。越是不那么特别好爬的山,我就越来劲。记得1987年去安庆开会,会议组织去九华山旅游。人家都去看那些寺庙,特别是那座知名的肉身佛,我却和光明日报的一个朋友去爬山,那是九华山的主峰,叫“天台正顶”。这山爬的,确实挺累,但也很痛快。要到天台正顶,先要爬过一个小山包,爬过之后还要下来,再往前走,才能爬到天台正顶。这个小山包,之所以说小,是和主峰相比,的确不大,但是如果独立地看,这座山包一点都不小,一上一下就有半个小时。而登天台正顶则要爬两个半小时。光明日报的那位朋友,是福建人,是山区里长大的,爬山对他如履平地。而我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当时还找了一个经营拍照的小姑娘做向导,答应她到天台正顶后,请她照相,让她赚一点钱。她就很爽快地答应做我们的向导了。光明日报的朋友跟那个小姑娘向导很轻松地走在前面,我很吃力地跟在他们后面。时不时地他们还要停下来等着我。往上走到将近一半的路程时,我就开始呼哧带喘的了。后面的路不说是连滚带爬,反正也差不多。当时虽然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但是感觉体力还可以,所以一连气爬了三个小时,终于到达天台正顶,总算完成了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从九华山回到安庆后,家里的表兄问我玩得怎么样,我说我就去爬山了。表兄觉得很惋惜,说你到九华山,就是要看那些寺,山在哪里不能爬呀。可是说实话,我对那些寺庙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包括那个令人称奇的肉身佛,我还没看,就觉得很恐怖。而且在爬山的沿途中,也有不少小寺庙,虽然装修简单一点,但也都香烟缭绕。那香烟远远地就让人闻着呛鼻子,更不用说让我进去了。反正我从来不拜这些偶像。
北京郊区有很多水库,其中多数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的,大约是在文革中后期修建的吧。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说法,说当时政府有点钱,不知道该干什么,那就修水库吧。这么着,北京就有了今天很多名字叫做什么“峡”的旅游景点。怀柔的青龙峡,延庆的龙庆峡,门头沟的双龙峡。有峡就有山。所以一到了这些峡,我都会去爬山。这些山都不是太高,一般爬个十几分钟就都能到顶了,所以也都不太累。
去井冈山的时候,那里有五个瀑布连成串,从山上一直要下到谷底。我们几个近六十岁的同行者走得都很有劲。到了谷底,停留个十几分钟,拍些照片,就往回返。去时是下山,回来时是上山。不过,当时我们爬的时候并不觉得怎样疲倦,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就回到了山顶。在返回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些同行者刚刚往下走到一半。回到了山顶,我们都是第一批最先回来的。过了一会儿,才有其他的同行者抵达。但是他们说,他们是坐缆车回来的,说是实在走不动了。
其实,我不觉得我的体力有多好,只能说还不算太差就是了。可是比我们年轻的男女们,体力却比我们还不如,这一点也没让我感到有多自豪。因为这是不正常的,不应该的。他们应该比我们强,应该能超过我们,那才是正常的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27074.html

上一篇:中国学术界的“中国式过马路”
下一篇: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是博士
收藏 IP: 114.250.77.*| 热度|

4 杨民力 陆俊茜 刘立 王桂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