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她为什么要走绝路 精选

已有 6160 次阅读 2012-10-24 22: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称, 绝路

    最近,惊悉一位女博士自己了结了生命,让人十分震惊。她才年仅37岁,比我女儿只大4岁。据说,她四年前才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据说是因为几年都未评上副教授,压力太大,一时想不开,才走了绝路。
    一个宝贵的生命,一个很有前途的学者,为什么会这样想不开,我不太了解,无从判断。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必要这样来对待生活中的压力。我说她很有前途,并不是说我了解她的工作,而认为一个博士,做了多年的研究,一定会有所感悟,也一定会有建树。如果没有建树,她也不会出站并留校任教。
    按照过去的规定,博士后出站就有资格评副教授。现在她出站都四年了,还没评上,确实让她会产生焦虑。但是,没有被评上副教授的原因很多,并不一定就说明她的工作不如别人。或许,她的工作暂时没有特别明显的进展;或许,她在这几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没有别人多;或许,她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实验,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等等。但是无论多少看上去让人沮丧有原因,都没有贸然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评价体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这样的评价体系毕竟没有改变,而且还在起作用,我们都不得不在这个体系的制约之下。在这个评价体系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尽管这个评价体系有可能导致某些不公,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为某些可能的不公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显然,生命在职称面前,那职称算得了什么?
话虽这样说,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多人看来,职称这个东西又的确是非同小可的。且不说工资待遇都随着职称走,而且你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也都似乎和这个职称密切相联。要让一个普通的女性完全那么洒脱,又谈何容易?
    不管现有的评价体系如何不合理,但它还在运转。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它之前,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在这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豁达一些。30多岁的博士,时间还是有的,真的没有必要为那一时的职称困扰而想不开。也许,对于我们的博士来说,工作和研究方面的挫折,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的,但是对于生活和职业生涯上的挫折,可能很多的人准备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思想准备。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了。他们往往会把这种挫折片面夸大,好像这对自己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天大的事,于是就困扰于其中,于是就越想就越想不开,于是最终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死角。
    现在一些高校,特别是985高校,招进来的老师都有博士学位。而副教授与教授的职称位置毕竟还不可能给每一个博士,至少不可能在一两年内,都让刚进校的博士们拿到副教授的职称。这往往需要排队,而且在排队中又不可能完全按照进校时间的先后严格来评定职称。其中有些人有可能破格,有些人有可能后来居上。这样,很多博士就可能要等上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拿到一个副教授的职称。我们,那些已经进入到高校,或者准备到高校工作的博士,面对这样的局面,要有更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写到这里,心情仍然难以平静,还是为那位女博士痛惜。也许,我们对博士们的这种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太不够重视了。过去,说不上在什么时候,我们在面临这种狼多肉少局面的时候,有关部门还是要做一些工作的,特别是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要劝解他们,开导他们,尽可能让他们的思想不要背上包袱,尽量要让他们能够在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的时候,仍然能够比较愉快地继续工作。现在这样的工作似乎不那么时兴了。大家都很忙,领导也很忙,评得上还是评不上职称都在看各项指标的竞争,或者人际关系的竞争,至于你没能评上,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负担,现在几乎没有人关心这样的问题。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以前的那种思想工作还真是很必要的。我们应该告诉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上会遇到挫折的人,这样一些挫折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经常遇到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生命要比这种身外之物宝贵得多。而且,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不等于我们永远也得不到。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最后都会有结果的。即使退一万步说,我们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是我们的工作并不因为这种不理想的个人结果就失去了意义。也许这话让人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空,像是只说大道理。但是别忘了,大道理也是道理,大道理本身并没有错。大道理不会因为说它的人有什么缺陷,这个道理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虽然有时候,它的说服力会受到影响,但是它的内在的力量是不会因此而丧失的。
    记得1977年,国家在多年未调工资的情况下,决定给全国40%的职工上调工资。那一年,主要是给1958年进厂的老职工上调工资。可是即使这样,1958年进厂的老工人也不可能每人都能涨上工资。结果有的当年没有上调工资的职工一时想不开,就走了绝路。其实那时候,这上调的一级工资每个月不过多增加了不到7元钱。当然,在那个年月,这每月7元钱也能解决不少问题。那些因此走了绝路和师傅们,他们在走绝路之前,有人就说过,不是为那几元钱,而是为争一口气。都是一年进厂的,我干的并不比别人差,凭什么别人都涨工资了,偏偏我就没涨上,这样人家会怎么来看我,是不是我就不如别人?是不是我就比别人差?可是,他们一旦走上绝路,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也给他们的亲友带来无限的哀伤和遗憾。
    这样一种所谓争口气的想法,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又确实太狭隘了。其实,人人都知道,名额有限,这种结果总是免不了的。至少很多人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看不起你。也许会有少数人的风言风语,可是这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希望现在还在高校工作的博士们,以及那些准备进入高校工作的博士们,一定不要为这样的事情想不开。人生的道路是宽广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一时的挫折和困扰在我们的人生中实在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神经不应该那么脆弱,我们有充分的力量应对各种挑战,包括人生道路上各种挫折的挑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25829.html

上一篇:重阳说老人
下一篇:钱能买到良知吗?
收藏 IP: 114.246.168.*| 热度|

22 刘洋 吕喆 王季陶 曹聪 刘全慧 邹斌 赵新铭 骆小红 李学宽 李本先 褚昭明 逄焕东 马丽丹 刘良云 姜宝玉 吴斌 唐常杰 GW88 louiexp cnyjjsu27 fansg flyingfishg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