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考大学时,由于孤陋寡闻,信息不畅,所以从来不知道有考前辅导一说。虽然那是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年,但是已经有厂里的年轻同事说已经有考前辅导班。考前辅导的课程什么都有,既有理科的数理化,也有文科的文史政,那年外语不是必考科目,只有报考外语专业的才考外语。那位年轻同事说,某考前辅导班上的某老师,押题特别准。当时的我,连什么是押题都不知道,而且到底应该写成押题,还是压题,也没弄清楚。其实现在看来,就是猜题。可是为什么不明说猜,一定要说成押,这里有什么猫儿慝,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吧。
考大学时没有参加过考前辅导,完全靠自己原来的底子和基础,当时在备考时,全力复习数学,主要是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虽然是文科题,试卷上出的都是教材上的例题,但要考得一点错不出,也不会太容易吧。至于语文,没法复习,史地需要复习,但由于范围浩大,实际上也等于没法复习。本人设想了一下,假如当初参加了考前辅导班,像历史这门课,既有中国史,又有世界史,既有古代史,又有近现代史,这辅导班上的时间有限,如何复习如此广大范围的内容?那就只能靠辅导老师押题了。可是押题这事,实在是不靠谱。或者我感觉,参加这种考前辅导与不参加考前辅导,最后考试的结果能有多大的距离?这也实在不好说。
当年参加考研时,已经听说有辅导班了。但是当时一是自己没钱,家里已经有孩子需要抚养,所以在大学还没毕业时,虽然也报考了研究生,但是大败而归,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参加考前辅导,而是对所考课程,也就是大学里曾经学过的课程,完全没有什么概念,有好几门课没及格,有一门专业课甚至不到50分。二是没有时间,毕业后已经在上班工作,虽然也报考了几次研究生,可是照样抽不出时间参加此类考前辅导班。由于本人愚钝,这研究生考了好几次,都是自己瞎摸索着复习,总也没考上。不过经过几次折腾,也总算摸出一些门道,对有些课程的了解反而更深入了。最后,在本人考研年龄达到当时要求的最高限的那一年,终于如愿以偿。
有时自己也在回想,如果当年有条件参加考前辅导,会不会早些年就考上了呢?历史无法假设,也许会早点考上,也许还是跟没参加考前辅导一样,这事实在不好说。即使参加考前辅导,也要靠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复习,不能单纯指望老师的辅导,更不能指望老师的押题。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老师在辅导时的点拨,这肯定对考试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自己只想依靠老师的辅导去解决根本问题和全部问题,那基本上这考前辅导的钱与时间都会打了水漂。
自己当了老师后,有一年,有一个考研的考前辅导班请我去做辅导。我对这种课完全没有概念,所以上课时就跟给本科生上必修课那样按部就班地讲。当时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但事后,这个考前辅导班的管理老师对我说,学生对我的课很不满,不希望我下次再给他们上课了。我自然受到严重的挫折,不是因为挣不到这份钱了,而是自己从来没有在讲课这个问题上受到这样的评价。后来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去考研的辅导班上课去了。后来,有同事建议,让一块也组织考研辅导班,好挣点钱。我不是不想挣钱,但是想到当年的走麦城,心想拉倒吧。
退休后,也遇到一些热心的朋友,想让我去讲考研辅导的课程,而且他们提出的价格很诱人,而且也因为退休了,没有那么多杂事困扰了,出去上这样的课应该是有可能的。但是犹豫了很久。因为去讲这样的辅导课,时间太紧张,一讲就是一天半,劳动强度太大,对于一个退休之人来说,绝对不是养生之道。而且讲这种辅导课压力也大,万一学生不满意,自己的清誉受影响事小,对不起学生的事大。再加上多年来虽然在学校教学上还是有点把握的,但是对于这种纯粹应试式的教学辅导,完全没有经验。想到这样的情况,即使面对那较高的课时酬劳,最后还是放弃了。
后来,也有学生拿着考研辅导的题来问我,我看着那些题,觉得其中有不少题目有点奇怪。之所以感觉奇怪,一个是这些题目都有那种标准答案的气息,但是实际上,在很多学科当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讨论的。我以为,这与编写这些题目的辅导老师的水平有关。或者在他们看来,考试就是考试,你怎么对付着能让学生考过去,能尽可能地得高分,你的任务就算完成得不错。至于学生对这门课是不是能有一些比较准确的概念理解,这就不是考研辅导能解决的了。
有时也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参加考研辅导,那么是不是等于这种考研辅导就没有意义了?因为现在考研的学生,没人不敢参加考前辅导。你不参加,就可能落后,就没有优势,就会落榜。但是如果人人都参加,也就等于人人都没参加。这就跟赛跑似的,本来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参加考研辅导的就是想把自己的起跑线往前提一下,这就占据了领跑的优势。可是如果人人都把起跑线提前了,不就让所有的人又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吗?那么这种参加考研辅导,除了把大把的银子交给了开办考研班的老板之外,学生又能得到什么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