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梨花颂还是梨花祭

已有 2709 次阅读 2018-9-26 06:5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句“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听得我心中顿生 “惊艳”二字。只是这第一次听的既不是梅葆玖唱的,也不是李玉刚唱的,更不是霍尊唱的,还不是李胜素唱的,而是电影演员王晓晨唱的。后来知道,王晓晨自小学戏,也算是科班出身,难怪唱得这么好。

可是再看歌词,发现其中真有一种俗气味道。这首戏歌被人冠以《梨花颂》之名,可是我感觉至多算是梨花叹、或者梨花祭,再不就是梨花诔。这里哪有什么颂?颂的是什么?是杨贵妃,还是所谓杨李之爱?似乎都沾不上边。

我对京剧了解得也不算多,知道至少有《贵妃醉酒》,好像还有《马嵬坡》,也好像还有《长生殿》。《长生殿》是京剧还是昆曲,我也记不太清了。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唐贵妃》这样的戏。据说,这还是新编京剧。如果真的是新编的京剧,我感觉是很让人失望的。既然是新编,是不是应该是新的题材,是不是应该有新的意蕴?闹了半天,还是李隆基和杨玉环那点事。何新之有?

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看了延安平剧(京剧)院上演的《逼上梁山》后,给延安平剧院写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

所以让我不解的是,京剧已经有不少关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戏目了,为什么这个新编的京剧还是以他们为主角?京剧不是要改革吗?就是要改成这个样子吗?京剧界人士自己也知道要改,嚷嚷好多年了,但没有太大的起色。后来出过几台新编京剧,都是历史题材,如《曹操与杨修》之类,还是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之类。这有新意吗?或许有,但显然还不够。

如果根据历史的史实,李与杨之间真没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杨玉环原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之妻,让李隆基硬抢了过来。他考虑过自己儿子的感受吗?考虑过杨玉环的感受吗?寿王与杨玉环之间原来就没有感情吗?老子把儿媳妇硬给抢走了,儿子和儿媳妇之间就没有生离死别吗?就没有痛苦吗?如果出了这种无耻的事,老子、儿子和儿媳妇都还跟没事人一样,都那么平平淡淡,气定神闲,这还都是人吗?李隆基如此霸道,如此野蛮,如此无耻,居然还被这首所谓《梨花颂》唱成“道是君王情也痴”,这还要脸不要啦?

李隆基在唐朝中兴之后,对朝政失去兴趣。加上对边疆各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叛军进攻长安,李隆基仓惶出逃。到了马嵬坡,军士们都不肯走了。他们认为是杨玉环和杨国忠害了国家,所以国家才会大乱。他们要求处置杨玉环和杨国忠,队伍才肯前行。这也是典型的皇帝没有错,错的是奸臣和女祸的思路。这样的戏码居然今天还在这么演,公理哪里去了?历史唯物主义哪里去了?

如果李隆基真是情痴种子的话,那么杨玉环在马嵬坡的死,李隆基至少不该继续做他的皇帝。即使他不去殉情,也该出家,如同后来的顺治帝一样。可是李隆基并没有这样的表现。所以说什么“道他君王情也痴”完全是一句不着调的话。

那些关于杨李之间的戏曲,多半来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第一句是“汉王重色思倾国”,其实指的就是李隆基。《长恨歌》的前半段就是讲君王如何荒淫无耻,如何荒废朝政,整天花天酒地。这基本算是一个批判的架势。后半段画风一转,对二人之间的感情赞颂起来。不知道白大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是不因为前半段批判得有点狠,怕在朝廷那儿不好过关,所以立马改了口气,也未可知。

《红楼梦》借着书中人物的口吻,说到“脏唐臭汉”,是说即使像汉唐这样有名的朝代,皇室中男女间的丑事也是让人难以启齿的。如兄妹间的乱伦就不是个别的现象。难道突然之间,这种封建统治者的品性一下子变好了?这怎么可能?

当年,京剧进京,就是进皇城给皇家演的。京剧的根基一开始似乎就不在民间。这与各地的地方戏曲有很大的不同,京剧中很少有像在越剧、川剧、豫剧、黄梅戏里那么多民间小戏。而那些地方戏曲后来创作出很多现代戏的剧本,而且不仅过去有,现在仍然有新的现代戏被创作出来。可是京剧呢?除了六十年代出现过一批现代戏,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几出现代戏,八十年代我记得只有《杨开慧》一出,当年是李维康演的,现在近四十年没有重新排演过。没有现代戏的京剧与京剧改革,这正常吗?

过去总说要抢救京剧,抢救来抢救去,京剧都被抢救三四十年了,还要继续打针、输液、吸氧和插管吗?大熊猫被抢救都已经有圈养的放生到野外了,可是京剧呢,还要这么半死不活地被继续抢救下去吗?

如果说京剧的表演程式比较适合表演历史题材的剧目,所谓抢救京剧就一定要保留这些程式。那么这是不是就是说,京剧只适合演老的剧目,或者只适合表演历史剧目,而不适合表演现代题材的剧目。这不就把京剧给捆住了吗?没有创新能力的京剧,真的还有保留的必要吗?如果所谓抢救和保留就是要抢救和保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那么这样的保留和抢救还能有多大的意义?

京剧界也被人称为梨园。这首所谓《梨花颂》到底要颂什么?还颂得下去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37006.html

上一篇:娘炮现象
下一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
收藏 IP: 123.123.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