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听学术报告

已有 2622 次阅读 2017-11-28 08: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111日,一大早赶到唯实大厦去听学术报告。前几天,二系在校邮件系统发了一个学术报告的通知,说在11日上午在唯实大厦有一场学术报告会。介绍有四位学者来做报告。其中第一位是于全,讲关于天行星座和海疆围栏的题目。这两个概念我都没有听到过,感觉很新鲜,有些兴趣,就打定主意要听一听。

到了会场后,才知道,这是二系他们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午的报告只是开始第一天的内容。接下来还有三场。

于全第一个做报告。他是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现在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奇缺,每个轨道都不够分配的。现有的卫星轨道分为若干层级,第一个,离地球数万公里的是同步卫星轨道,大部分通讯卫星都分布在这个轨道,还有一些通讯中继卫星也在这个轨道。第二个中轨,即距离地球数千公里,主要是导航卫星分布所在轨道。第三个是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低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美国的GPS,欧洲的加里略,俄罗斯的格罗纳斯,还有中国的北斗,都是在这一层次的轨道上。再一个是平流层,没用轨道这个概念。它应该比低地轨道还要再低一下,距离地球更近一些。

我回来在网上查了一下。于全院士所提出的“天行星座”,是用一颗大卫星的较大体量来建立多个星座,以实现全球航班跟踪、全球船舶自动识别,北斗定位导航授时增强,传感网数据采集(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广域低速物联)等作用。

因为报告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而且会议厅很大,而PPT的距离也很远,字也很小,基本完全看不见。所以只能听个大概齐,总的印象是这个天行星座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通讯网络和定位网络,它主要与地面上或者海上及空中的物流网连接起来,比单纯的通讯和定位的作用要大得多。

海疆围栏大约是利用天行星座把海上的浮标连接起来,让浮标系统形成团结协作的合力。通过浮标网络定位,实时感知每个位置。以实现水下协同探测感知、水下声学“北斗”和水下航行器双向通讯的作用。于全院士还提到,将来有可能建设海底或者水下的“空间站”。这个难度可能比真正在太空中的空间站还要大,所以在通讯联络保障方面要做更多的事情。

接下来的是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沈学民教授。他的英文名字是sherman Shen。那个Sherman的发音很像“学民”。他讲的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问题,主要也是涉及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固定设施的通讯联系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交通越是发达,为了安全和速度,就一定会朝着自动驾驶的方向发展。他也认为,如果将来都是无人驾驶的自动汽车,那么速度和安全就是最有保障的。事故率会很低,而且不会发生拥堵,速度也会提高。不过,听到他这一番话,我心里多少有点疑虑。如果任由无人驾驶的汽车无限制地在道路上增长,是不是会有饱和的那一天?真要饱和了,还能避免拥堵吗?这恐怕不是人工智能自身能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瞎猜,没什么依据。或者至少在那个时候,各类设施恐怕都需要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吧?

第三位发言的,看名字应该是一位日本学者,他的名字的英文拼写是Nei Kato。我也多事,在手机上用有道词典查了一下,发现就是日文的加藤宁。按英文对姓名的排序,自然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但他一走到讲台上,一张嘴是倍儿标准的普通话。他说,他出生在北京,长到十八岁。得,后面也不用说什么了,也不用问什么了。这就是北京本地的一个土晃儿,那用汉语演讲自然一点问题也没有。他讲的内容比较细,也比较具体,倾向于技术方面的内容更多一点,我基本没听懂多少。他讲的内容大意是大数据下,网络的自我学习与控制。只是讲的内容太专业了,也看不见他的PPT,所以就什么也没明白。

最后一位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张伟教授。可能是这两个字,通知上用的是汉语拼音Wei Zhang。所以既不知道他是姓弓长张还是立早章,那个伟到底是哪一个,也无从查起。他讲的是关于无人机的问题,这次学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drone,就是无人机。以前也没想过,无人机用英语该怎么说。这次一下子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只是我觉得他讲无人机似乎在讲一个科普讲座,没有太深的内容,听起来都能懂。当然,这里同样也涉及到通讯等方面的内容。除了讲无人机的应用外,还提到如何防范和反击无人机的问题。这后一个问题过去也是没有想到过。

对于这样一个相当专业的学术报告,我这个纯外行就是听个热闹。虽然不是做这一行的,但是能有这样的兴趣也算是一种乐趣。或许,过些日子,不一定在什么地方会再次听到有关的词汇或概念,至少会有一种比较熟识的感觉。那样一种感觉一定不是太坏的感觉。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87185.html

上一篇:治大国如烹小鲜
下一篇:勤劳——中国人的特质
收藏 IP: 61.51.74.*|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