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衣锦还乡

已有 3348 次阅读 2017-5-26 05:4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衣锦还乡,似乎是历来许多人在志得意满之后,最想做的事情之一。项羽进兵咸阳后,有人劝他在关中建都,而他却偏要在彭城(徐州)建都。在项羽看来,我自己立下如此丰功伟绩,却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那有什么意思。所以衣锦还乡是不少人最高的追求。

人有这样一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人之常情嘛。人都不是圣人,有点小小的虚荣心也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应该适可而止。虚荣,有时候与荣誉或者名誉有关,有时候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关联。但如果总是沉迷于虚荣,那也许就跟项羽一样,不仅一事无成而且最终身败名裂。

荣誉对人来说,是有点用处的,但并没有那么重要。所谓荣誉,无非是你做过的事,得到你周围人们的认可,或者他们认为你值得拥有这样的荣誉。这事到这儿也就够了。获得荣誉的人一定不能认为自己真的有多不得了。所以在获得荣誉的时候,或者之后,头脑一定要清醒冷静,要看得开一点,荣誉的获得只是一个次激励,不过是提醒我们在此之后要更加努力,更需要谦虚谨慎,更不能够趾高气扬。而且,在获得荣誉之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毕竟时过境迁,一切繁花似锦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只是有的人似乎不太容易能过这个坎。有点小成就,有点小名气,立刻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了,顿时就有居高临下,甚至君临天下的感觉。有的人虽然表面上还是很谦虚很谨慎,但是在内心深处,那种得意洋洋还是很浓厚的。

居里夫人所获得的诺贝尔奖章,可以让自家的孩子随便玩,旁人看到,觉得不可理解。这么光辉灿烂的荣誉标志,怎么可以如此轻率的对待?其实,居里夫人把这种荣誉看得很淡。这有什么?除了标志自己过去做过了一些什么事情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意义了。

应该说,这样的心理是非常正常、非常健康的。这才叫做真人、真性情。做人当如此,人生视平常。中国人的衣锦还乡的观念与光宗耀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光宗耀祖,才有必要衣锦还乡。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荣耀,那也没有可能衣锦还乡了。

项羽为了衣锦还乡,宁可不在关中建都,被人称为沐猴而冠。结果,说这话的人被项羽烹了。项羽只知道虚荣,不知道做事,最后结果是自刎垓下。可见虚荣害人不浅。有时候,有的人做的有些事真不太让人理解。披着光鲜的衣服,在家乡的大街上走上那么一遭,能得到什么?是他人羡慕的眼光?是啧啧的赞扬?然后呢?还是万事皆空。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有人说,名利二字,最难避开。或许是吧?也有人说,争名还是为了夺利,或许也是吧?不过,还是有些人,名也要,利也求,二者都想要,缺一便不足。我不是太明白,或许有人能够理解吧。

在这种时候,佛学的思想应该是有意义的。虽然不好说万事皆空,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确实都是空的,或者最终都还是空的。既然是空的,这样的争夺又有什么意义。不是给别人看笑话吗?当然,作为非佛教徒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万事皆空。毕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要做事,还要为他人做有利于他们的事。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那些所谓纠结于名利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最终都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有些事,特别是这种虚荣的事,该放下就一定要放下,抱着这样的事而不懂得放下,只是背负着更多更重的包袱。那这样的人生才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不图虚名、不贪虚荣的生活才是轻松而有意思的。很多人羡慕娱乐圈里明星们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他们赚钱比别人要容易得多。可是他们身上的虚名让他们所受到的迟累,也快把他们给逼疯了。他们的理想生活是,一方面照样轻松赚大钱,另一方面,又不想为那种虚名所累。可是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现在看着他们的钱好挣,其中可是有不少人长期偷税漏税,那样的美日子未必还能过得太久。

老百姓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可是现在看到,将来他们连一头甜的日子也未必能过得那么轻松了。税务部门一叫真,就够他们受的。所以说,追名逐利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

衣锦还乡真的就那么让人艳羡吗?衣布还乡就什么也不是吗?其实,你能够在游荡多年后,还能回到故乡,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了。夫复何求?人生之远,之艰,是足够让我们品味其中的了。为那么一点看上去烈火烹油的热闹而失去自我,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是不是显得过于肤浅?项羽那么大的本事,是不是就让这点肤浅给耽误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57135.html

上一篇:信仰无神论的自由
下一篇:不忘初心
收藏 IP: 221.223.176.*|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