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同学对我说,他小时候穿的衣服都不是很满意。倒不是因为破旧,而是那种样式都是周围小朋友们没有人穿过的。比如,父亲给他和弟弟各买一件紧身灯芯绒夹克,由于下摆有松紧带,所以收得很紧,穿上很不舒服。更主要的是,那件夹克穿上后看上去很短,他自己就不喜欢。还有家里给买的绒衣都是开身的,要系扣子,不像当时时兴的都是套头的,看上去和运动服一样,很帅气的样子。后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父亲很不情愿地给他买了一件套头的绒衣,他请裁缝把领子剪开,再缝上拉练,看上去跟当时的运动服一样。
还有就是冬天里,周围的小朋友都穿棉猴,这衣服看上去就很挡风,很暖和的样子,可是家里从不给他买这样的衣服,而没有风帽的棉大衣。他的头觉得很冷,可是家里只给他戴那种棉布做的棉帽子,也没有栽绒的被称为长毛绒的比较好看的帽子。其实他并不是要追求什么多好看,但只是希望能跟周围的小朋友一样,觉得就能跟他们平起平坐一样。如果不一样,他自己就觉得自己很土,很没面子,甚至很丢人的样子。当然实际上,他并没有遇到过被别的孩子嘲笑的情况,但在他内心里,这种情绪一起纠结着他有很多年。
但父亲总是对他说,穿什么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习好。他特别不愿意听这样的话。在学习上,他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服装方面的问题,他似乎总有一种自卑感。直到后来自己离开了父母之后,这样的感觉才逐渐退去。
我听到这样的讲述,也不是太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或许,人们还是很看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或者他们自以为当下自己的形象不让自己满意,也一定不会被别人看得起?这就是说,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是不是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对自己的判断和认可?
人是生活在社会与群体之中的,所以必然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大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群体以及群体中多数人的认可,这也是确立他在这个群体中位置与作用的因素。只是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到底要靠什么,这可能在不同的人那里会有不同的答案。
对小孩子来说,服装肯定是一种能否得到群体认可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个因素看起来未必靠谱,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有效的。可以说这是以貌取人,或者以衣装取人,可以说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但在小孩子那里,却是确实有效的。
那么这里的问题就是,对于小孩子当中这样的价值判断,到底是应该要重视呢,还是置之不理,随它去呢?这似乎也不好给出一个简单的回答。对成年人来说,这样的价值判断似乎不全面,也就不太可取。可是在小孩子那里,如果没有后来的坚定意志或者定力,那小离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不是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一个因为家庭贫困穿得破衣拉撒的,不少其他孩子的家长会不让自己的孩子跟这个穷孩子玩。虽然那些家长的做法不可取,但在现实中又是确实的情况。看来,家庭中的价值观存在着问题的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学校老师的必要引导之外,整个社会在这个方面也得有所共识,还得有所作为。不过,在现实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虽然他们也关注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与品行,但是对于孩子们这个群体中间的很多内在的规则,成年人是不了解的。类似于校园暴力就存在着成年人根本不了解孩子们中间的那些明规则或者潜规则,所以有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而且很严重了,成年人似乎依然一无所知。
或许,也有人会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价值观会变的。这也是一个事实。孩子们在童年时的价值观,到了青春期或者在青春期之后,多少都会有所改变。所以,有些问题似乎并不需要在他们的童年时给予过多的关注。其实,成年人对孩子们的关注,现在看来并不是过多,而是远远不够。我们虽然也是从孩子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但是在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很多童年时代的感受或者认知,就已经不太记得太清楚了。遗留下来的只能是某些记忆与感知的片断,不足以成为我们了解孩子们的依据。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们,虽然我们不一定要过多地去干预他们之间的交往。但如果我们有了更多更深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至少我们会对他们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也会考虑某些在特殊情况下的对策。或者,在他们的成长中,我们站在他们的一边,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也总是会有益处的。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生命的延续,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地对待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地去考虑和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存在着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