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已有 4910 次阅读 2016-10-23 08: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不少中青年知识分子经常会出现老年人才会出现的一些病症,如血压高、糖尿病、心脏病等。还有些知识分子过早离世,让人唏吁不已。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不幸,总会有人呼吁,希望知识分子也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

这样的告诫没有错。不过有时候,细想一下,问题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因为有的疾病,并不是只有从事知识分子工作的人才会过早地患上,其他阶层的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一些经商者,也有一些体力劳动者,还有一些说是白领,但其实也是耗费不少体力的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而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所出现的患病和过早离世的现象,只不过会受到某些特别人群的关注而已。

不同阶层的人,出现同类的情况,其实原因并不都是一样的。那些经商当老板的,出现血压、血脂、血糖、心脏方面的问题,大多与他们精神长期紧张,且生活方式存在不够健康的因素有关。每晚的酒宴应酬,过晚的夜生活,再加上根本不太顾及身体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他们之中出现这类情况的确实不在少数。你让他改吗?实在太难。他们总说压力太大,生意上的压力、企业管理上的压力,包括要不停地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的应酬上的压力,说实话,有些也确实是身不由己。如果让他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就会觉得那生意还做不做啦?那不更要他们的命吗?

对这些人能怎么办?只能靠他们自己做出适当的选择。到底是生意重要,还是健康重要。要是说起来,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健康重要。可是在自己的病还没有出现,症状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似乎没人真的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也都抗得住,管不了那么多了。而一旦出了问题,就不是小毛病,让他们后悔与遗憾不止。

知识分子身上的压力,多半是自己给自己加的。虽然现在说,学校要求很高很多,如果没有达标,就会如何如何。但对于知识分子自身来说,有时候面子总要的,如职称什么的。所以虽然很累,虽然事情很多,但总觉得自己还是能顶得住这些压力的。如果自己真的是感觉厌烦了,那好多事就不去做就是了,爱咋咋地。大不了,不要职称,还能怎地?如何健康被毁了,你的职称对你还有什么意义,你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痛苦是任什么也弥补不过来的。如果把这事想开了,别的一切就都不是个事了。只是有不少人在这个方面还就是没有想得开,这真是一件让人为之唏嘘不已的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知识分子总觉得自己能够接受这些压力的。特别是一些确实有些本事的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出色一些,所以他们特别注意抓紧时间,生怕时间一松手就跑掉了,好多事就做不成、做不好了。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少知识分子确实都是利用时间的好手,但在时间的压力下,别的就都顾不上了。

这些人,在读书的时候要抓紧时间,现在工作了,更要抓紧时间。任何安逸在他们看来都是自己的罪过,所以他们是不能容忍的。任何一点一滴的时间都不能放过。能做得多就一定不能少做。如果时间不够,就要熬夜拉晚,直到把事情做完才能上床安眠。这样做,在短期内问题还不是很大。一年里有个三两天,稍微紧张一点,还不会造成恶劣的结果。但是,如果一年里有一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都在这样让自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那自己的身体就没有不出问题的。

知识分子们一心想做事,想把事做好,这没有错。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点。但是为了做这些事,完全不考虑自己身体的承受力,那就实在对不起自己了。有时候,有点拖延症,有点小偷懒,并不是坏事。那是身体中一种警示,告诉你不要太玩命了。可是我们很多知识分子,一发现自己想拖延、想偷懒了,就很自责,觉得像是犯了多大的错误似的。这就实在没有必要了。

人的勤勉是有限度的,无限的勤勉只能带来身体的亏空,其实是不划算的。本来你可以做到七八十岁,悠着点,细水长流。可是由于你的拼命,四五十岁就到头了。你说你亏不亏?这么点时间,你再努力、再玩命,能做出的成果终究是有限的。人的精力就这么多,能够支撑的时间也就这么多,你非得把这么点时间用来做那么多的事,你身体受不了,而所做的事到底会不会有质量上的问题,也是说不定的。

所以,即使从工作的角度来说,要想多做事情,做好事情,也没有必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说一定要如何如何。有人说,你不是还得有时间去思考吗?整天忙得东倒西歪,你什么时候能够思考。没有思考的忙碌能有什么意义?所以,这不光是对自己要不要好一点的问题,这是一个科学利用时间与精力的问题。

效率与成本(时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为了效率,不惜投入高成本,未免合算。当然,不想投入成本,也不可能得到效率。只是现在很多人只想得到高效率,而不顾及成本的核算,这最终还是要吃亏的。这笔账应该认真地算一下,不能总让它是一笔糊涂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10307.html

上一篇:形式化系统与非形式化系统
下一篇:手机卫星导航的启示
收藏 IP: 123.123.55.*| 热度|

3 张海权 郭景涛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