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诗人也有口音-----读李清照、韦应物的诗有感

已有 4710 次阅读 2017-3-10 18:11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人, 李清照, 韦应物, 口音, 音韵

诗人也有口音-----读李清照、韦应物的诗有感

诗人,一个具体的诗人,都有出生地、生长地;都有特殊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山东的诗人,无疑从小说山东话。同理,山西的诗人从小说山西话。但有些诗人又是官人,官人走南闯北,尤其受官位的要求,必须能听懂并会说官话,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话。但人的习性和本能有其多样性,有些人在官府混迹一生,他仍然只会说一种话,即家乡话。不用说古人,现代人也如是之,康生、陈伯达,可以说终生在外,但他们张口说话满咀仍是家乡口音。

古诗讲音韵,韵脚必须押韵。但山东人用山东话写的诗,自己念着很押韵,但用南方话或者用普通话读,很可能就不押韵。读李清照的诗就有这个问题,比如:

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

临 高 ,乱 山 平 野 烟 光

烟 光 薄,栖 鸦 归 后,暮 天 闻

我们如果用普通话读,阁(ɡé)、薄(bó)、角(jiǎo),这三个字的韵脚不同,不押韵。但李清照是山东章丘人,并在青州住过一段时间,按现在山东青州地区的土音,阁读“国”音(ɡuò),角读(jue)音。这样读,阁(ɡuò)、薄(bó)是一个韵脚,是押韵的。又比如: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清》

时 移 势 去 真 可 哀 ,奸 人 心 丑 深 入

西 蜀 万 里 尚 能 返 ,南 内 一 闭 何 时

崖(yá)、开(kai)也不是一个韵脚,但山东青州读崖为(yai),这样就和(kai)一个韵脚了。

摘、窄、宅、泽均读为(zhei),得、德均读为(dei)。如果把“摘”读为(zhei),把“得”读为(dei),即按山东人的读音,前后的韵脚就一致了,整首词是押韵的。

再如比《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用普通话读,急(ji)、识(shi)、、黑(hēi)、滴(di )与摘(zhāi)、得(dé)不是一个韵脚,不押韵。但用山东话读,其韵脚一致,

山东话把摘、窄、宅、泽均读为(zhei),得、德均读为(dei)。如果把“摘”读为(zhei),把“得”读为(dei),即按山东人的读音,前后的韵脚就一致了,整首词是押韵的。

与李清照诗相似的还有韦应物的诗。

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文为: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很明显,用普通话读,石、夕、迹的韵母,都是(i),因此三者是一个韵脚,但与客(kè),就不是一个韵脚。但山东青州地区,把客、刻、克,一律读(kei)的音。把客(kè),读成(kei),整首诗就押韵了。再如: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人 归 山 郭 暗 ,雁 下 芦 洲

        独 夜 忆 秦 关 ,听 钟 未 眠

用普通话读,“白”(bai)和“客”(ke)不是一个韵脚,韦应物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不会不押韵。但用山东话读,山东读“白”(bai)为(bei),读“客”(ke)为(kei),这样读,全诗就押韵了。但韦应物不是山东人,而是古长安(今西安)人。经电话询问陕西西安的战友,得知西安话有很多与山东话相似之处。这又产主了另一个问题,即陕西方言与山东方言有其共性的原因。

最近读到陈荣泽的《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一书,书中列举陕西、甘肃有若干地区说山东方言,并认为这是清末和民国山东移民西迁的结果。对这个结论我认为不十分准确,因为从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的诗中可见,早在唐时这里已经就有很多人说山东话。关中山东方言岛的形成,恐怕要归结到先泰时期。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如下说法:

《史记·秦本纪》中有如下记载:伯益后裔非子善养马,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并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于秦。”按《水经注疏》。汧渭之间有秦水、秦谷、秦川,“川有故秦亭,非子所封也。秦之为号,始自是矣。”秦之为“秦”,自非子邑秦谷始。《通典》载:“秦州,今理上邽县。古西戎之地,秦国始封之邑。”今甘肃天水秦安即古秦州地。《汉书·郊祀志》载:“秦德公立,卜居雍。” 按照顾颉刚先生考证,位于陕西岐山县的雍即淮,这里一条水叫“湋水”,“湋”字也写作“圍”,而刘熙《释名》云:“‘淮’,圍也。”雍水,即淮水,今名湋水。顾颉刚先生结论:“雍”、“淮”实读音为“潍”。这条水之所以名“淮”,即是表示秦族本居潍水流域,本在东方,周时西迁时把住地的名字也西迁了,供奉的祖先神少皋也西迁了。甚至后起的“凤翔”这个地名也很可能由秦人的“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及”凤鸟氏,厉正也”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来。

因此,关中地区有山东人的足迹,从周时就开始了。秦乃伯益后裔,伯益,东夷人也。秦的祖先原本生活在今山东潍水流域,后西迁到关中,把家乡潍地的地名、水名及祖先少皋的神位都带到了关中,当然也把家乡的方言带到了关中。

(注:本人不会汉语拼音,音韵注释方面肯定有些错误,请给予纠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038754.html

上一篇:对《切韵》一书成书的思考
下一篇:胡言乱语寿光方言
收藏 IP: 1.202.240.*| 热度|

7 许培扬 赵建民 李颖业 武夷山 钟炳 蔡宁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