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小学"实际是门大学问

已有 1224 次阅读 2024-9-8 10:4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小学”实际是门大学问

                     

小学,顾名思义,是儿童之学,是识字和学习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是为中学、大学做准备。现在这样的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没有中学、大学的汉代就有小学。

何为古代“小学”?自汉代刘歆的《七略》标自“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逐渐发展为体势、声歆、训诂三种。

《汉书艺文志》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为读懂前代的经典,童蒙的识字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术思想的发展,推动语言文字的研究,传统上把语言文字之学称为‘小学’。但大量小学著作,已经超出了童蒙的识字范围。”“小学‘的含义,已突破了原来的界定。

我国古代经典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分十个二级类目: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宋代王应麟在《玉海》里说:“文字之学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从(王宁按:即横纵)曲折之殊,《说文》之类;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其三,音歆,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学长王宁先生说:“‘小学’是在形、音、义的关系中寻找答案,又说明了形、音、义有横的联系,又有纵的发展,还说明了词义是制字的出发点,又是考字的落脚点。”(王宁:《训诂方法论》第6页,中华书局2018年版)

现在流行的一本“小学”的书,即《汉小学四种》,包括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战国儒生合著的《尔雅》、汉扬雄的《方言》、东汉刘熙的《释名》及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清钱绎的《方言疏证》、清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另外,还有很多关于甲骨文、金文、训诂、假借等 各种古文字的专著。因此,语言文字之学,是门大学问。最近研究古文字“其”,翻阅有关资料,深感古文字学之深奥。

甲骨文中有大量“其”字即其是个常用字。古文字家赵诚先生在《古文字音歆论文集》中说:“从卜辞来看,‘其’大部分用作副词,一般用在句中,只有在省略的情况下才在句首。这一类‘其’表示多种语气,主要有下列几种:一表示该当,二表示假设,三表示决定,四表示原因,五表示将要。”(赵诚:《古文字音歆论文集》第158159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关于“该当”的“该”及与“其”的关系,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说:“〈说文〉:‘该,军中约也,从言亥声’,段(玉栽)注:‘凡俗云当该者皆本此。’按俗语当该也作该当或应该。又典籍中每训该为该备,该乃借字。古文字中无该字,那么,古代应该之该本作何字?这是一个令人迷惑莫解的问题。其实,该乃虚词,无本字,甲骨文中的其字,除去在句首有时用作发语词外,均当作该。古音从其从亥往往由于双声而通用。例如:易明夷的‘箕子’释文引刘向作‘’;孟子万章的‘亥唐’,抱朴子逸民作‘期唐’;老子二十章的‘如婴儿之未孩’,孩子应读作期年之内其;淮南子时则的‘爨萁燧火’,高注谓萁读该备之该。以上其亥通用的例证明。”(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427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从一个字的训诂看,正如王宁先生说的:“‘小学’是在形、音、义的关系中寻找答案,又说明了形、音、义既有横的联系,又有纵的发展。”

“其”在甲骨文中是副词,或曰虚词,这已是古文字学界的共识。但“其”也是名词,或曰实词,这一点学界论及较少。曹定云先生说:甲骨文中有的“其”,只能作名词理解,如:“王其告其”(《碎》367)“中的第二个‘其’只能是名词”(曹定云:《亚其考》,转载于李沣《纪国史研究》,第455页,华夏出版社2022年版。)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甲骨文中有大量“亚其”和“其侯”的文字,金文中也有大量“亚其”的族徽标识,如下图:

 

 

关于“亚”字,学界说法很多,曹定云先生经过考证后说:“‘亚’是一种武职官名,担任这一职官的通常是诸侯;凡担任这一职官的诸侯,往往在其国名或私名前加‘亚’字或框以亚形;此种诸侯之地位似在和般诸侯之上。”(曹定云:《亚其考》,转载于《纪国史研究》第454页,华夏出版社2022年版。)我认可此说,亚是武职官名,亚后面的“其”,就是这位武官的氏族名或国族名。王长丰先生对此有过更详细论证,他说:“甲骨卜辞中的族长名、方国名、地名事实上是合而为一的,方国名亦是该方国君长之名,方国名又是以方国都邑为名的,方国都邑名往往又是方国之名。”由此,卜辞中的“‘亚’,是族长名、方国名、地名。”(王长丰,博士论文》第76页。)因此,“亚其”的“其”,就是名词,是族长名、方国名、地名。《合集》68406842(见上图)的侯其,亦即其侯。既有其侯,必有其国。

甲骨文中的“其”,“构形之义同,均像箕形,甲骨文用作虚词,当是用这一形体所代表的语音来表示用作虚词的‘其’。”(赵诚:〈甲骨文字学纲要〉第121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虚词的“其”是借用了实物“其”的语音。

“其”是族长名、方国名、地名,也是氏族名。

摩尔根说:“在美洲各地的土著中,所有的氏族都以某种动物或无生物命名。”(摩尔根:《古代社会》第83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我国众多学者指出,“姓实即原始社会之图腾。”李玄伯先生说:“风姓图腾为凤,姜姓图腾为羊,己姓图腾为虫……。”(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第83至108页,开明书店1949年版。)作为姓氏的“其”,原始图腾是什么?学界都认为“其”即“箕”,簸箕也。此说值得商榷,

《篇海》:“箕,簸箕,扬米去糠之具。”簸箕,簸扬五谷的用具,是农耕社会的重要工具。但人类社会,是采集狩猎在先,农耕社会在后,而且中间有个相当长的历史间隔。甲骨文中最早的其字是个盛物器而且是编织的盛物器。原始人采集的野菜、野果,射猎的鸟、鱼,都需要一盛物器装起来拿回驻地供部落食用。这个编织的盛物器就是“其”。最初的“其”是用遍地皆有的草或树条编织的,因此,这时的“其”只能是“萁”而不是“箕”。“萁”,《康熙字典》:“豆茎也,又草也。”《五行志》:“厭弧萁服”,师古注:“服,盛箭者,其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因此,“萁”是用草编织的盛箭器。

原始人采集、狩猎用的编织的盛物器,地点不同,用的具体材料不同,形貌大小也不同,是后来筐、篓、篮、笼、莒、畚的祖形,后世的筐、篓、篮、笼、莒、畚等,都是“其”的滥觞。

所以认清、弄懂一个常用字,都很不容易,小学确实是门大学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450165.html

上一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下一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收藏 IP: 111.193.199.*| 热度|

8 王涛 郑永军 张晓良 杨卫东 杨正瓴 尤明庆 刘跃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