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非国民待遇与革命家指导社会

已有 3157 次阅读 2016-3-6 16:28 |个人分类:不说白不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山之癫

美女朱的“每天一条负能量”让俺“见异思迁”,于是在“异端思想”的大海边上,俺也拾到了两粒无人问津的贝壳。

贝壳1:非国民待遇

昨天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两会特别节目,讨论“城乡差距如何逾越?”每一位专家及参与者的见解,从其各自角度来看,都有意义。其中有学者立场,有政府姿态,有切身体会。但“其貌不扬”的张鸣说的最后一句话:“不要老是政府去拉动,是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就可以了”,使得所有的那些高论“然并卵”。

我想这里张的“国民待遇”是指农民要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就是指人人平等。

给予所有人以“国民待遇”是历史上各种“主义”者都致力于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其过程中,是以牺牲一些人的“国民待遇”来换取另外一些人的“非国民待遇”,于是有了特权阶层。

国民待遇有物质的,还有精神层面,包括政治权利。

贝壳2:革命家指导社会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学问是精神生命的成长。他眼里的学问是指纯粹学问。

与精神世界有关的纯粹学问要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等问题,它要替我们寻找与建立“精神家园”。

如何做这样的学问,历史上就有:“为学问而学问”、“为主义而学问”之争,前者不问应用、利益,后者以改造社会为目的。以功利目的驱动的“为主义而学问”后来极端为:“革命家指导社会”,其极致的表现为“停课闹革命”。

新中国告别革命,从1976年开始,已经40年了,但“革命家指导社会”还在大行其道,大学校园要领导教授“为学之方向”,要科技创新,工业领域要领导企业家“为富之手段”,要自主创新,总之就是要以创新引领社会,但唯独在政治体系,抱残守缺,要维护“非国民待遇”。

学问也好,社会发展也好,一定是由创新驱动的吗?按照“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的说法,两者都应该是问题驱动的,知识分子就是要问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要做“问题中人”。

创新不能成为问题,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以创新驱动代替问题驱动社会是典型的屁股指导脑袋的想法。

踏浪归来

大科学家牛顿将其“开天辟地”的成就比喻为一个海边小男孩捡到的石头和漂亮的贝壳,是好奇心驱动的。俺拾到的贝壳是受到人大教授张鸣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的启发。张将“不敬业”的原因,在文化、心理层面归结为:中国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严重。俺觉得这种“喜马拉雅之巅”还来自于:自我优越感,是“非国民待遇”使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960830.html

上一篇:一位大学教授新的职业目标
下一篇:今后人咬狗才是新闻
收藏 IP: 219.142.245.*| 热度|

8 陈楷翰 姚伯元 闵应骅 武夷山 魏焱明 李毅伟 anran123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