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西方的学术界是乐土吗?

已有 4698 次阅读 2019-1-11 22:32 |个人分类:唯恐天下不乱|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无语

今天下午去学校交本科生专选课的结课材料,遇到了一位同事,和他谈论那些不愉快的故事。他的看法是西方的学术界是干净的,至少是相对的,并且给了一些例子,例如美国大学的“非升即走”制度,匿名评审人必须顾及自己在学术界的名声,必须要反应实际情况,比如评审材料会问:被评审人如果在哈佛大学,能得到终身教职吗?或者他的学术水平能进入世界前三吗?这个时候评审人一定必须二选一:能与不能。否定的回答或许就会导致被评审人终身教职申请失败,直接走人。

我的看法是西方的学术界并不是净土,更谈不上是学者的乐土,不公平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家丑没有外扬,大家不知道罢了。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1917年11月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即兴演讲《以学术为志业》。韦伯在演讲的开始在“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里谈到了“学术生涯的机运问题”。

“一个讲师,更不用说助教了,他是否能够升任正教授,甚或当上学术机构的首脑,纯粹是受着机遇的左右。在这里,运气当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它确实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我几乎无法想象还有哪个行业,运气在其中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我尤其可以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在相当年轻的时候便被聘为一门课程的正教授,我将这归因于纯粹的运气,而在这门课程上,我的一些同龄人无疑取得了比我更多的成就。基于这一经历,我相信自己有足够锐利的眼光,可以看出许多人不该有那样的命运,他们的才干不在话下,却无法在这种遴选制度中获得应有的职位。” ---中文来自冯克利的译本,下同。

“是机遇,而不是才干,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韦伯眼里:学术生涯就是一场赌博。在回答年轻人是否要进入学术界时,他的建议是

“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 当然每一次他们都会回答说: ‘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 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无动于衷地忍受这种事。”

那么“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仅仅是因为你“运气”不好,他们运气好吗,真相远不是韦伯说的那么简单。

在《权谋---诺奖的幕后》的第九章“皇科院的喧嚣”的结尾处,作者弗里德曼提到:

“有些提名人,例如密立根,成为自己本土机构产生的候选人的热心拥护者。也有些人根据所体会的瑞典来的‘信号’选择他们的候选人”。

不断地提名自己的门徒为候选人,在这个语境下,这事被作者提出,似乎它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它是起于“机遇”还是“私心”呢?难道“Millikan's school”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吗。

西方的学术界也是圈子文化,也就在他们的那个圈子里,有一丝“彼此之间”公正的味道,于是他们将不公平归于韦伯所谓的“机遇”,而不是人的本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1156584.html

上一篇:考核下的缓期执行者
下一篇:中国人又被外国人坑了
收藏 IP: 106.39.149.*| 热度|

19 杨正瓴 黄仁勇 高友鹤 王从彦 尤明庆 郑永军 曹俊兴 李楠 姬扬 刘钢 刘全慧 鲁学星 张忆文 杜芳 宁利中 王安良 杨金波 puhj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