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基金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wmf

博文

路伊始,在脚下 ——聊聊一名临床医学博士申请“吴瑞奖” 精选

已有 11787 次阅读 2018-2-2 11:0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王海滨, 吴瑞奖学金

路伊始,在脚下

——聊聊一名临床医学博士申请“吴瑞奖”

路是在不同起点周而复始的循环,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千回百转,也有的人把路活出了超越时间的存在。希望与“吴瑞奖”的故事是后者,而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我是王海滨,与“吴瑞奖”结缘是在2016年,幸之所至!有人问过我临床医学在读博士是不是也可以申请吴瑞奖?答案是,当然可以!比如我,临床医学专业出身,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专业方向是骨科学(脊柱外科)。成功申请前,其实我也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虽然从专业上看,临床医学的吴瑞奖获得者并不多,但最终的结果是肯定的。

思考好了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有益于找到并正在阅读这篇文字的你,也希望有更多医学背景的同仁走进“吴瑞奖”大家庭。

一开始自己心里还是有点迟疑的。一方面,毕竟之前的获奖者都是一个个“传奇般”的存在,他们的工作都非常出色。直到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传奇”出现,随着自己逐渐成熟,加上来自师长好友的鼓励,自己认为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并决定尝试。

很多想申请的人可能都会在文章方面心存疑问。因为每个学科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科容易发高分的文章,有的反之,如果从影响因子上定义,纯粹临床专业发高分的文章确实在国内有点难。之于文章的重要性,我觉得文章本身的意义更加重要,影响因子这一点,我倒觉得无妨,尤其在这一年多在吴瑞这个大家庭里与大家交流后更感到,文章,包括CNS,只是一部分,并不代表核心、全部、和以后,展现出你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才更重要!

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限制是不是让另一些人有了距离感,至少对于规则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生命科学”和“医学”有很大重合的部分,甚至“医学”所包含的范畴会更多。研究规则和历史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没有明确说不,又有很大的关联,那就是机会,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临床专业的博士获得过,这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而且我相信更多专业的碰撞会扩展视野,输入新鲜的信息,或许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并且,我认为勇于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不要自己限制了自己,至少“尝试”给了你一次走向成功的机会,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当然,申请面试这一关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关于申请经验,前面有好多吴瑞获奖人已经谈过,我很认同,这里自己也说说一路过来的感受。

先聊聊自己的初心,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找一条合适的出路,解决一点问题,去帮助更多的人。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从我的导师那里。在临床待久了,自己对医生的价值小有感触。医生可以成功处理很多病症,但也有很多医生无能为力的情况,但每个病人一开始都是带着满怀希望的心而来,估计每个病人和家属最不想听到的“台词”就是“我们已经尽力了”。希望是一件可贵、有时又十分奢侈的事情,我相信这是所有医生所希望的,是把更多的希望带给需要帮助的人。不过,希望是有距离的,相信我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都会希望找到一条路,或者一种适合中国式医生的方式,共同探寻疾病的奥秘,找到出路通向更加健康、更少病痛的世界,缩短我们通向希望的距离。

在跨越这段距离时,你需要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单打独斗也是一种套路,但我相信很多问题,最终是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可信任的“高手”间合作,才能最终解决的。另外,在“吴瑞奖”的奖励中有这样一项:可以在你的事业发展中寻求帮助和支持,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不论在你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在科学研究的探究里,获得智者的指点,能者的帮助,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希望无论在吴瑞这个大家庭里,还是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每个人都能找到更多机会,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踏踏实实地去做点让理想变为现实的事儿。而现在已经有很好的范例正在或已经发生。

此外,在吴瑞的这些日子里,自己觉得很“暖心”。你会发现,很多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会很平和的坐在你身边,富有激情的讨论和建议,也会像家人般关心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你会不知不觉地感到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气息,情不自禁地受到鼓舞和感染,在你疲惫时,更有信心和动力,坚定地朝着自己认定的远方走下去。我想这也是自己最大的收获之一。

       与吴瑞奖上海分舵成员聚会(作者,右一)

不忘初心,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理想而奋斗,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也能暖心度过,满怀一片真心,迎接未来每一天的生活。活着,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吴瑞奖”代表了一种生命科学的精神,并以他的胸怀包容每一个有梦想的生命科学人,希望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成功,即便最后你没有站在领奖台上,你也已经开始了与“吴瑞”的不解之缘,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引几句诗来结尾吧: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与吴瑞基金会主席孙晓红教授(右三)和往届吴瑞奖获奖人的合影(作者,右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5618-1098133.html

上一篇:2018 Ray Wu Prize Announcement
下一篇:特别通知
收藏 IP: 218.241.251.*| 热度|

1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