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从卫生习惯看社会进步

已有 3312 次阅读 2011-3-1 00:5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德国, 时间, 中国经济, 社会学, 公共场所


    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衡量这个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时下名声不太好的GDP(有人称其为鸡的屁,当然这是在抱怨没有实现“包容性增长”以及增长的成果没有被全体民众所共享!)。这与社会进步与发展还是有点区别的。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了呢?我也不知道社会学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多少指标。但依我看用一个指标就可以表征出来,那就是有多于90%的民众能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仍垃圾,最好还能够将自家宠物的粪便随时从公共场所清理干净,也就是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我保守估计还得50-100年的时间。理由大概可以归结如下:
    一、我们提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大概有上百年了吧,几代人努力下来还是不太理想,所以还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亲闻一个故事,是我的一个有点名气的同行老教授,讲他1980年代在德国进行学术访问,一次德方教授一家请他郊游时,他在公共场所随手仍了一张糖纸,这家一个小孩立即指出这位教授的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是不对的,教授当时感到很是无地自容。他对我们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差距啊!须知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教授应当还是高素质的,但卫生习惯还是没有形成!二、公共卫生习惯的形成背后其实就是公共道德观念确立和实践。一般来讲,中国人的公德观念相对来说就淡薄些(其根源有许多人都论说过,通俗点的解释可以看看凤凰卫视前几年播的余秋雨的电视讲座,我就不多说了),要提高公德意识并实践之当然非一日之功。还是说我身边的事(要申明的是我在此说的是对事不对人):说的是某研究员(还是个主任)平时有抽烟的习惯,公共的办公室里还有别的同事,但他抽烟时很少顾及别人,基本不到外边去抽,就在办公室抽。也许你以为他是个不怎么修边幅比较随意的人吧,但事实上,他在家里是到家外的公共楼梯口去抽烟的,而且将烟蒂就扔在公共楼道里。这只能表明我们的这位研究员其实就是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读书人中都有这样的人,至少可以说明民众的公德意识的普遍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在上海这个相对发达的城市,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时有发生,如随地小便、小区宠物粪便常见。我溜狗有4年多了,路上常常碰见溜狗的人,但我从未看见过像我这样随即清捡起自家小狗粪便的人。可见,全国民众要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真是一件难事!关涉到全民整体公德意识的提高。
    总之,将公共卫生做好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967-417559.html

上一篇:胡言易辨,汉语难明
下一篇:爱之创造
收藏 IP: 222.64.30.*| 热度|

3 吕喆 武夷山 陈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