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daoche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daocheng

博文

权威已经渗透到高校的方方面面

已有 4607 次阅读 2016-4-28 16: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人历来崇拜权威,写文章时总强调“引经据典”,应该学术自由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是一样。因此在学术研究中讨论越来越少,经常是某个大人物一锤定音,学术批评基本上不存在。领导们开会讨论大事前通常已经开过小会了,讨论其实是走个形式,如果超出领导的预期就麻烦了,一般以后就要换些人来讨论,所以通常领导的意图是能够达到的。我刚刚工作就被邀请参加座谈会,主持会议的领导一再表示要畅所欲言,保证大家的意见能够转达到学校领导那里,结果我一激动(青年人常常这样)提了一大堆尖锐的意见,此后再没有人请我参加座谈会了。行政上这样,科研上其实一样,立什么项目、怎么完成好像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几个权威开个小会就定了。一般等课题申请指南出来以后基本上没有别人什么事了!最近上海交大教授告科技部的的事情就是开小会没有叫他,本来以为他就不报了,结果居然报上来了,小会的预期没有达到,只有采取非常措施了。这样的事情我也遇过,只有3天准备时间就要报重点项目,结果我居然完成了还拿到了,真是幸运!上交教授所在的领域我也报过重点项目,结果答辩以后杳无音信,至今也没有告诉我是不是通过了。学校的大事一般先有领导开会(许多领导也是权威专家),然后专家开会(当然是权威专家),这样就可以定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运作是不为人知的。

   经过怎么多年的教育,学生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办了,学生干部们的作为也是这样,学生们根本不敢批评权威,有时候明明老师是错误的,还继续做下去。学生们往往喜欢不太插手研究细节的老师,但有的老师什么都管,学生还不能反对,结果可想而知。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怎么能够有真正的科学精神?许多人对科学本身是缺乏认识的,仅仅是作为一个谋生或发迹的工具。有次我与人聊天,他说最近流行一种叫SCI的文章,我马上组织人搞了十多篇,似乎是一下子种了十多颗大蒜!几年以后该教授荣升长江学者,成为经常开小会的权威。现在研究生搞研究往往缺乏思路,经常等老师来确定课题,是不是与长期受这样的教育与环境有关? 这样下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438-973402.html

上一篇:中国引力波科学研究的展望
下一篇:西部高校的衰退----学生篇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9 徐义贤 蔡小宁 黄荣彬 徐晓 姚伯元 黄仁勇 idealist gaoshannankai shu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