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heli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helijian

博文

和C老师研讨翻转课堂

已有 5240 次阅读 2018-1-6 09:36 |个人分类:教学相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午,在某群谈翻转课堂。我谈到了利用翻转课堂带为了学生课外自学后,也就为学校改变不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了条件。一位我仰慕很久的教学专家(以下简称C老师)加我好友,他想就翻转课堂的几个问题,和我交流一下。他说:

1、一门课程不是节节需要翻转,一般20%至30%即可;2、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翻转;3、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仅仅学生讨论或学生主旨发言(讲课);4、一次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多少课外时间配合,需要根据课程难度和重要性进行统一配比。

 由于下午、晚上安排事了,我和他说:“我在看相关问题的角度和您又不小的差异。下午监考,晚上还有个活动,我最迟明天上午就这几方面和您谈谈我的观点。”

 想起来了一篇以前做过的一次报告《落地的翻转课堂》,报告整理的文字材料(链接...)转给他。在这个报告里,是提到这几个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简短对话如下:

我:我的出发点和视角,更多的是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着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一些合适的课程起步,训练老师,训练学生,最后迎来改变培养方案,改变学生学习形态的可能。

我:这种改变的发生,必须落实在行为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用翻转课堂这种形式,是一个很好的点。

C老师:假设学生每周有20学时课程,如果1学时需要3学时来配合,那就意味着学时每周需要60学时配合,加上课堂教学的20学时,学生一周的学习时间是80学时。按照6天计学习日,每天学习时间是13.3学时。

C老师:所以,我说课堂内外时间比,应该根据课程难度和重要性配比。

C老师:记得我读大学时,高等数学老师告诉我们,该课程需要1:1.5;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时,老师告诉我们,该课程需要1:2。

我:我有一篇文章《教学改革的视角》算过这些事情,见(链接...)。

C老师:一些教育科技公司,夸大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作用,其动机值得商榷。所有科技应用于教学都要面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会有效和有生命力。

我:对,一定要因课而异,长期来讲,这种匹配比例要体现在培养方案里。有些课,就是可以把课时当学时的。但围绕着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时候,培养方案的改变是一定的。

我:面对科技公司的忽悠,既不要绝对相信,也不要完全排斥,还是要保持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判断。但现实是,用科技工具,我们的确可以用来解决时下的学习问题。作为教师,用好就是。

C老师:有一些院校,上了很多慕课课程,问其解决什么问题和目标是什么,不能给出清晰的回答,只是说“这是趋势”。一位教师做慕课积极性是好的,如果不知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就不会有生命力。

我:这是典型的没有主见。和清清楚楚的搞信息化教学改革没有关系,甚至打着迎合趋势的幌子,做着阻碍发展的勾当。

我:但在教育界,盲目跟风,不足为奇了。

我:所以我这么多年坚持不做行政职务,给自己创造一个从纯一线教师的角度观察的机会。

C老师:某985大学一位教师做慕课,国内外学生数累计达20多万。我问他,目标是什么,他告诉我就是为了提升学校影响力。这至少有目标,也应该认可。如果一般院校和教师也是为了提升影响力,就不合适了。毕竟教师的核心职责还是培养人才。

C老师:我对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是很重视的。但我更清楚知道,很多能力是网络平台难以培养出来的。对工程类专业来说,能力很强的学生还是埋头在实验室里锤炼成长的,而不是沉浸在网络课程中读课看课成长的。

 我忙于下午的事情,对话就此停止。早起,觉是需要较为系统地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了。如下:

 昨天中午的时间太仓促,没有针对您提的问题回答,只是零头碎脑地提供了一堆以前写的东西。现在有针对地将回复一下您的观点。

 你所关注的目标,这是我们做教学工作的核心,可惜不少老师、领导没有这个角度。甚至在我推广翻转课堂中,发现谈“目标”时,和大家对接不上,所以我谈的是“解决问题”,即找出当前在教学工作中哪些问题久拖不能解决,用翻转课堂的思维,看看是否有可能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反正你已有的“方法库”无能为力,以“先学后教”作为支撑,很可能是个入口。

 事实上,我作为“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元素起步,直至走上翻转课堂之路,就是围绕解决问题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这里的学习行为,针对计算机类的学生,我强调“以实践为主线”。发现翻转课堂是一个轴,一下转出了很多具体的小问题:“如何让学生课前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的课堂如何组织(教师能力提高与翻转课堂质量保证的关键)”,等等。所以,我只把握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而各环节的形式并未受任何约束,也是这样提倡老师们的。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发现老师们这样的起步,也是代价最小的。因为凡事必须有个改变的过程。

 在我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翻转课堂只是个箱子,里面放着的宝贝是“改变的过程”。“翻转是个过程”,这也是2017年8月18日蓝墨公司组织的墨客大会上我的演讲主题。一个简单的“先学后教”,让很多老师觉得难,其实看过《混合式学习》,这是通向让学生能够享受完全自主学习的一种初级阶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目标、载体、评价体系;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带来一大堆看得见的需求;有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渐进积累;进而,当师生自底向上的改变发生了,学校制度(比如培养方案)的改变,也便具备了条件。制度改变是大事,必需条件具备才可以(我主要强调软条件)。我在我校先行一步,改变培养方案的口子已经打开,在我试行翻转课堂初步成功后,“数据结构”课的学时安排与别的教师就是不一样,是学院和教务处给我做的特批。

 于是,您提出的四个问题,我给的回答应该和很多论文、专著中不一样,但我认为我所倡导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着眼改变过程,渐进地进行翻转”是在当前状况下改变我们不满意的教学的一个可行方案。

 1、一门课程不是节节需要翻转,一般20%至30%即可;——要翻转,节节都要有翻转的成份,即学生必须有一定量的自学,这承载着教师和学生持续改变的任务。有老师试着翻转了一次就说效果不好,太正常了,好了就奇怪了。视情况可以每周选择一定比例的内容“先学后教”,甚至“只学不教(对简单初步内容仅仅做些考核)”,腾出课堂宝贵时间聚焦核心教学目标。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我更看重“改变的过程”。

 2、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翻转——是否适合翻转,决定因素不是课程,而是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体育课教师抱怨烈日下寒风中讲竞赛规则、动作要领太困难,而学生的训练时间却太有限,何不找些体育教学片推送给学生“先学后教”?高数课老师发现学生就是不会做作业,为什么不能把传统课堂的讲知识环节交给课前,课堂带着学生做中学,及时反馈,及时交流?任何课程,有学有教,所有课程都先教后学,居然我们习惯了。只要盯牢“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根据学情,根据当前具备的条件,找好课前学的广度和深度,任何课程都可以“先学后教”。

 3、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仅仅学生讨论或学生主旨发言(讲课)——翻转后的课堂教学,根本是“优化师生在一起的宝贵时间”,形式不限,但僵化在讨论、学生讲的观点甚多。课堂形式,和学科、课程相关性大,像我教的计算机课程,课前学习了知识,课堂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用实践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都是在课堂上直接练起来,加上指导、反馈、尽量的合作(这些也是在学习方法层面对学生的训练过程,渐进推进)。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对老师是个难点,我让学生先学了,逼得自己学习了行动学习、教学活动设计,现在进步了,自在了一些。这样的课堂是不可替代的,每周用一次课堂教学的时间,搅起了学生课前课后围绕一组目标的多种形式、多轮次的学习。

 4、一次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多少课外时间配合,需要根据课程难度和重要性进行统一配比——理想中,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应该是由学习目标决定的,重要性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先学”能执行下去的可行性角度,学情是重要因素之一,学风不好的学校,需要先做妥协。好在是我们相信翻转是个过程,暂时少一些,也是知道一届一届积累下去,有希望多起来的。到多到顶到天花板的时候,大概课程体系该变了(那时一定是只用少量老师教就可以让学生大量学的时候了)。近日我开始相信,课外学习量和教师的能力相关性更大(老师们要根据自己在持续进步过程,把握给学生的课外学习量)。我现在能“忽悠”学生投入与目标匹配的学习时间了,就遇上了培养方案中学生课太多的天花板了。现行培养方案,将“课时”当“学时”,要改,但这是个更大的事,我呼吁,但没有指望马上有大的动作,但相信有学校会拿出渐进的方案。

 以上是我的观点,找到了行家指点的机会,也就没有保留地全拿出来了,也希望得您的斧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000-1093354.html

上一篇:教学叙事:面对学生的期末求情
下一篇:老师,究竟为什么要上大学?
收藏 IP: 111.15.93.*| 热度|

7 彭真明 张骥 柳文山 李东风 郑永军 王林平 万仁甫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