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逃课现象,日渐见怪不怪。网络上也盛传各种“点名神器”、“点名妙法”。作为教师,我坚决捍卫我的三尺讲台,却并没有在意什么神器和妙法,大概是迂钝至极,神妙之物不近我身。时间久了,才发现,自己守得是本原。点名不点名都是浮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到课。再一看,学生们太给我面子了,我压根用不着点名。
然而,点名,毕竟也还是可以用的一个法子。在教师这个圈子里,免不了掺乎进大家对点名的讨论中。我讨厌,就想搅个局。
我觉得,有了方便课堂的APP,点名功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实现办法。但真的是,点名这个功能圆满了,教育也就完蛋了。我在想,教师是否该维护学生的逃课自由? 换位思考一下,相同情况下,你是否也选择逃课?维护学生逃课自由,放弃对点名的依赖,是帮助学生回到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做的事。这才是我们创新的空间。
有老师说,他都不来课堂,我怎么影响他? 问题是,难道影响学生只能靠课堂吗?信息化改变了社会,我们的世界由此而精彩了,传统的一言堂课堂受冷遇,逃课越来越多,实际上,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比逃课更严重。学生不来,信息化社会中影响学生的途径还有很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期结束后的老师,有精力个别做工作,于是,空间就此又大了。
正如我放弃作业记分以解决抄袭的思路一样,放手一点,是给了自己新的着眼点,就更能靠近本质一些。也许我学生的作业情况依然不好,但真实的确是无价之宝,比任何的虚假繁荣都强。课堂上,也可以坦然地谈抄袭的事,真的不会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抄之有道”的多方参考,不同方式的求援而解决问题。
治标和治本的辩证关系我们都清楚。当标离本渐远时,将标放一放,方可离本近一些。也许GPS 用于点名会让有些老师用的很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但也会促进更多的老师以控制人身而非心灵的手段,延误了真正提高课程质量的正统。定位不准的问题尚在,就要更加慎重了。
蓝墨云班课中提供了经验值。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可以体现为经验值的提高。但是,现在的平台,Web版、Android、iOS,都得做,开发中的迭代也快,保不定哪个版本漏点功能,或者学生用了低版本软件而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平台只是工具,教育必须要面向具体的每一个鲜活的人。我建议平台在数据导出部分给老师提示,个别学生会由于某些原因,如学生一直用低版本客户端,经验值不反应实际学习投入,请用于记成绩依据时,核实低分情况。若因为有了一个经验值,就要将其太当回事,必然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伤害,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以上文字根据QQ聊天整理。所幸的是,参加讨论的老师还能赞成。找到问题的本质,我们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习,点名、记分都是壳子,把握这一点,就有新天地。
附:对一楼评论的看法
一楼提出“不用点名,那需要用什么办法吸引学生进课堂”的问题,似乎还以为“点名”有了解学生的功能。我的回复中,列举一些可做工作的方向。要声明的是,诸多方法我都有尝试,且是在大班教学的条件下进行的。有些需要时间投入,而更多是改变模式,典型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给我们送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需要教师跟上时代,需要流行千古的师者之心,也必需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操作手段,以此道和学生一起走过。
下面是给一楼的回复:放弃点名,是放弃这种不得人心的做法,而不是放弃让学生走进自己课堂的责任。实际上,不依赖于这种方式,要付出的精力和智慧更多,提高自己课堂质量、让课堂活起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好玩的机制、利用各种通信平台建立沟通平台、帮助有完全理由缺课的学生补课、发现和陪伴处于低迷的学生走过孤独的路、一个月将100多号学生全部叫上名字。这是我放弃点名的前提下,基本做到的。依赖着点名绑架学生进课堂,这些工作都想不到该怎么做。这样做了,点名还有必要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