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翟自洋
两年前,单位为员工办了健身房的会员卡,起因是工会组织到黄山旅游,老员工们大多表示淡定,不少年轻员工却吃不消,虽然上山用了索道。这次旅游还发生一件意外,一位功勋老员工,下山时一个不小心,从台阶滚下——手臂骨折,身上尤其脸上多处软组织挫伤。久未康复。推究原因,之所以受伤、伤得这般重、康复这么慢,都与缺乏锻炼、体质弱有关。
办完卡的大半年,去了一次。健身房的人练得热火朝天,我只图新鲜。到各类器械站站或坐坐,对照全英文的使用说明,比划怎么用。接下来,又是很长的空白期——直到工会规定:年内健身不到20次者,明年停办会员卡。
去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去的理由却很多——忙、离家远、对器械不感兴趣……。现在,在“锻炼身体”之外,多了一个去的理由:争取明年“锻炼身体”的资格。于是,有的同事刷完卡直冲淋浴房,有的溜达一圈就出来,还有的……我呢,还是老老实实练起来。
为了完成任务,接下来每周得去一两次。胡乱练习的结果,不出一个月,居然有了明显不一样的感受。到了预定的锻炼时间,若被其他事情干扰去不成,倒感到不自在了。渐渐地,因为去得勤了,被私教看中,为我作了示范,于是进行了一个月(12次)正规训练。重点是颈部、肩部(及手臂)、腰腹的肌肉。
第一次在私教指导下练习,当时没觉得特别,第3天起,浑身酸痛的感觉持续了差不多一星期。每组练习到最后,挑战极限的感觉很辛苦,结束之后,却无比通泰。结合私教指导和自己的感悟,总结器械上肌肉锻炼的几个要点——频率要保证:每周3次(至少也要2次);强度要足够:每次1小时(至少半小时);重点要突出:每次围绕一个部位的肌肉群,利用相关的几组器械强化练习;动作要规范:稳定姿势,让目标肌肉只在某一个自由度上伸缩,其他肌肉不伸缩;呼吸与节奏:用劲时吐气,返回时吸气,拉伸要快,返回要慢。记录在此,请行家指正。
伴随着尝到规律性器械锻炼的甜头,我也彻底建立起新的作息规律。工作头几年,不时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早上挨到最后一刻才起床,白天心思恍惚、神游万仞的情形时有发生,有时熬不住,干脆伏在桌上打起瞌睡。如今,很少超过12点(虽然,也很少早于11点)入睡。早上,视工作量之需,可以在4-7点间任意时刻起床,身体里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涌动,于是一天里多出一个安静高效的时段,白天也不至于犯困。当然,这是在每周两次以上规律性锻炼的时期;有时借口忙,十来天不去,便觉睡不够,设好早上5点左右的两次闹钟,起床却常常在七点半以后了。前几天,看了李晓榕老师的“李记时间安排法”(《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3:驾驭时间之术2》),不谋而合,引为知音——习惯改之既难,还是改弦易辙,学会如何共处吧——利用得当,或能变不利为有利呢!正如李老师所言,“这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得到的高效,于健康不利”,所以,要由锻炼来保证。又想起一篇《科学时报》报道,某知名华裔科学家,兴趣多样,每天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5小时,其余时间广泛涉猎——这该是注意力何等集中的5小时!必有强健身体保证这样的高效吧!
单位有一位同事,工作兢兢业业,各方面很出色。离退休还有好几年呢,肠胃、腰椎、嗓子、眼睛,各种不好。人吃了不少苦头,工作却无人可替。这位老师年轻时可是运动高手,只是后来动得少了。我们感到遗憾,也担忧自己退休后的光景。另有一同事,差不多的年龄,是健身房的常客,驴友。爬山,一些年轻人不敢挑战的路段,她一马当先;业余活动多多,还是省里某合唱团主力,常到国外比赛,摘金折桂。看到她的精神劲儿,我便觉得,也该做健身房的常客。
末了,吐槽一下。前次去健身房,门口挂出了明年的会员价:3800元。这个数字,今年是2200,去年1680。虽然,真要办卡,折扣是有的。正练着,一个自称新来员工的小伙,拿着本子,忐忑地走到身边,让我推荐几个熟悉的朋友,留下姓名、电话。旁边一位熟面孔凑过来,接过话头,说你们这样做是侵犯隐私,另外价格这么高,服务却缩水,恐怕难。小伙子讪讪地走开。去年岁末,健身房一角、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被圈起,圈起的这一角后来变身为女子美容会所。器械数量、品种齐减,在有限的场地挤成一团。当时据说要迁址,闭门装修一月余。后来,迁址不了了之,只为年卡顺延并补偿一倍装修时间了事。重新启用不过四五个月,淋浴房的喷头就七零八落,好用者不过半数——有的断了线,有的不出水,有的只出热水,有的只出冷水,有的水速过猛……不一而足。纳闷:这家不是国企呀。后来,也就没再用它们的淋浴房了。昨晚去,“3800元”的牌子不见了,看来是遭到了普遍抵制;或者,这原本就是他们的策略,试探之后,大幅涨价终归是免不了的。
有一天,实在忍受不了逐年攀升的价格,或者用脚投票,改练那被某些校运会取消的万米跑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643226.html
上一篇:
小儿趣事二则下一篇:
Pippa Smart谈2012年期刊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