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毅、李连达和张亭栋
最近饶毅教授与李连达院士在用砒霜(或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问题上,有几个回合的争论。1月24日饶教授发博文“观点、事实与姿态”,今天(1月29日)李院士发博文,题名曰“饶毅教授找错对象”。内容上似与饶文没有什么交接。李文明显底气不足,人家讲的是“观点、事实”,要的是“姿态”。而你却突出“工程院”和“美国癌症基金会”,把它们拉进来说事,什么意思?要拉大旗还是怎么的?
饶讲“可以说中国工程院没有一位院士在中药发现领域,取得了张亭栋的成就。已经当选工程院院士的李连达研究员等,应该在事实面前说我们很惭愧,长期忽略了张亭栋”。事实是不是这样?这二个问题都应是李院士可以轻松反驳的问题,但却“顾左右而言他”。饶在1月4日的博文“学风和文字的补课:与李连达和李贻奎老师互勉”中指导说:“李老师们应该知道,对于治疗来说,发现和证明药物的作用,意义远大于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饶文还对李对陈竺等的“机理研究”成果的评价表示了不屑,他说:“对于机理的研究是否“高水平”、“重大发现”,恐怕两位李老师不熟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常规,不熟悉其他相关研究,不清楚很多做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文献”。并告诫他们:“在评价水平的高低、是否重大,用比较性形容词的时候,一定需要熟悉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对癌症生物学文献进行比较后才能得出评判,如果两位李老师这方面不够擅长,就要避免可能的失误”。名为“互勉”,这是人家客气。其实,在我看来,陈竺等人在三氧化二砷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所用的“材料与方法”,对说明此药的机理方面已足够充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足够“高水平”了。不知饶教授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才够格他心目中的“高水平”。但李院士面对饶教授逼人的指教却毫无应对之力,沒见对此置一词。这足见在当代科学语境下,中医面对西医时的屈辱和低下。
饶教授在砒霜治白血病问题上独挺张亭栋,据说是凭事实,而所有的事实都反映在他、黎润红和张大庆合写的文章中。根据三人文中所陈述的事实是:1,首先是“在巡回医疗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1971年3月,韩太云将它们改制水针剂,称"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骄在当地风行一时,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注意:韩已将此药做成了注射液,并命名为癌灵注射液,即此后的“癌灵1号”?)2,此后,该院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工作。1972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主要集中做白血病”。(注意:张是“继续此工作”,只是集中于白血病)3,饶特别重视的是张的1973年的“癌灵注射液治疗6例白血病初步临床观察”一文,此文韩也是署名作者之一。4,根据李“答饶毅教授”博文介绍,早在60年代周霭祥,颜德馨二教授已用同类药治疗白血病(!)并取得明显疗效。注意:周治疗的病例数文中未给出,颜则为26例。而张亭栋等1973年的论文只有6例。5,张在1973年的文中可能根本沒有提60年代周、颜二人的工作,不然饶不会在看到二李的文后才知道有周、颜二人的工作。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得出这样的线索:1,韩太云的工作是张亭栋何的后续工作的基础。沒有韩,张既沒有应用的材料(癌灵注射液),甚至可能都不会想到这项研究:2,砒霜类药物治癌,包括白血病是古已有文载,张前已有国人应用,且病例数及治疗效果都很好。张的6例报告优于周、颜的是,他们用的“癌灵注射液”,而这则是韩的成果。因此,让张亭栋专美于此项“中国人的骄傲”,显然是不合理的。相信张本人也不会接受;3,张为国内外所认识,是与陈竺团队合作的结果。此疗法被广泛承认和推广,其作用机理阐述有力是主要原因。可以讲,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主要就是打开生物医学现象的黑箱,揭示现象后的机理。在砒霜治白血病上矮化机理研究的作用,真有点不可思议。
本人对饶与李之间的争论原只是作壁上观,后越来越觉得张只是被借用于表达双方的其他意思,也就来“共勉”一下。饶提倡“科学的争论”,这很好,本文试试。本文同时作为本人博文发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