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科学、中医和宗教

已有 4977 次阅读 2014-12-2 07:51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医, 健康, 科学, 宗教, 现代化

科学、中医和宗教

近来,关于中医和科学的话题,屡屡被提起。科学网新闻28日转载了《科技日报》上的文章《医学界领军人物各抒己见: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文章中指名引用的是韩启德、孙光荣、陈竺三位先生的看法。

我没有看到他们三位自己写的文章,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报告,所以,本文中的提到的三位先生都只是《科技日报》文章中的三位先生。这是要事先声明的。

韩先生和陈先生似乎都认为,中医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但是,他们都主张中医要现代化,也就是要中西医结合。

孙先生则认为“西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而且认为中医药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

我想,在讨论问题之前,有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要说清楚。

首先,所谓中医,就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所谓科学,是指现代自然科学。

第二,一些基本事实: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人是人类的一部分;中国有传统医学,外国也有传统医学。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对于以上几点,我想,大多数人都应当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的讨论可以从孙先生的这段话开始:“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既古老又现代。古老,是指其传承历程久远而延伸;现代,是指其理念与方法在诸多方面超越了当代理化生物等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孙先生说中医古老,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中医理论、方法都是千百年以前的。既然理论、方法都是千百年前的。怎么说是现代的呢?孙先生的说法是“理念与方法在诸多方面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孙先生说中医在理念和方法上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怎么证明哪一种理念和方法更先进?我看还得看实践,看实践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人会说,这个标准看上去又在“科学”的体系中。现在我们在讨论中医是否科学这个问题,当然也只能用这个科学的标准。

看什么实践的结果呢?中医学家认为,中医是包括了养生、保健、治疗疾病为一体的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养生、保健、治疗的总体结果,也就人的健康状况。

现代医药学的传入中国并较大规模地影响中国人的健康生活不过是百年来的事情,实际上,现代医药学真正取得长足的进步(以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代表)也就一百多年的光景。那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20世纪初,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与西方人健康状况的差别,当然,健康状况还与经济生活条件有关。为了尽可能弱化经济生活对健康的影响,我们把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富人与欧洲人做比较,是否有证据证明那时候中国富人的健康状况比欧洲人更好?寿命更长?体力更强壮?好像没有这样的证据。那就是说,中国的传统医药并不比西方的传统医药先进多少。

一百多年来,西方人的健康状况有了大的进步,无论是平均寿命还是身体力量,都比一百多年以前好得多。其中原因之一是现代医药学(包括药学、预防医学、营养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的进步。也就是说,现代医药学比西方的传统医药学要先进得多,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提出疑问。

同样,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如今中国即使是较为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包括平均寿命、体力等)也决不比百年前富人的健康状况差。一百来年前甚至五六十年前,即使在富人的家庭,婴儿死亡、妇女难产或死亡或造成重大疾病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多数人刚年过半百便显得老态龙钟。如今即使是比较贫困人群,在上述所说的这些方面,都大大地好于过去的富人。这个事实恐怕也没有人能够否认。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医药学有什么大的进步吗?没有。据中医药学者们说,中医药学还是在萎缩的过程中。那么,只能够说,上面所说的中国人健康状况的极大改进(包括如今较贫困者与过去富人的对比)的事实,其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不是唯一原因,而是重要原因之一)是现代医药学(包括药学、预防医学、营养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的引进和普及。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实践的结果。这个结果说明,中医药学在包括了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等方面的总体效果远远不如现代医药学

那么中医药学是不是可以不要呢?不能这样做,传统中国医药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中国的古人还是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许多中药的药用作用值得很好地研究,也就是说,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方面是可以做许多工作的,有些工作可能有原创性。我们需要用现代科学的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知识特别是各种现代的技术对于中医药传统的和可能有的医疗效果进行研究。这需要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作出大的努力,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中医药学应当现代化,也必须现代化,不现代化没有出路。

上面这些话,是分析了“实践的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也就是说,是从科学态度出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但是,显然在今天的中国,这个结论还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承认。

我估计,孙光荣先生就不会同意上面的结果。他会说他“在理念和方法上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既然他的理念和方法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当然不可以用上面这样的科学态度去证明,当然不受事实证明的限制,因为从事实出发本身就是“现代科学”的方法。但是,人们又会问,这种“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科学理论是要受到事实检验的,科学理论不是绝对真理,它总是在不断地修正之中。我们看到,近几十年来,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现代医药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用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所谓进步,就是部分否定自己的过去。我们的科学理论不断地受到新发现事实的挑战,不断地完善自己。

不受事实经验的理论,“绝对正确”的理论,千年来不变的理论也是有的,而且受到了许多人的信仰,那就是宗教。

宗教不是科学,它超出了科学的认知度,教徒们信仰教主,信仰教义、信仰宗教的经典、信仰它的神——这些神许多都是神化的人,相信这些神的一言一行。一些人对待中医学的态度,是不是与教徒信仰宗教的态度一模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我尊重他们的信仰,更无意与他们争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

 

 

附:科学网转载《科技日报》文 发布时间:2014/11/28

医学界领军人物各抒己见: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从几度“中医废存”之争到“脉诊验孕”挑战的发起,近年来,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

院士之问:“中医是科学吗?”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与当地大学生对话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医是科学吗?对此,韩启德直言不讳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

在韩启德看来,中医能看好病,这个事实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这也毫无问题。“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

韩启德认为:“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中医是达不到的。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上述言论一经媒体报道,再次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医是否科学”的大讨论。

在一些人看来,西医站在“科学”的旗帜下,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无法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证实其疗效,因此算不得科学。

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在11月23日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科学大会上,中西医学界的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医药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

在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看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既古老又现代。古老,是指其传承历程久远而延伸;现代,是指其理念与方法在诸多方面超越了当代理化生物等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中医药学具有天人合一的认知特征、整体相关的诊察特征、动态平衡的思维特征、辨识正邪的思辨特征以及燮理中和的施治特征,而这些都是用现代理化检查达不到的元素,是从化验单无法看到的结论,但却恰恰是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元素,是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孙光荣认为,“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目的一致,但又是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西医学追求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中医学则讲究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是在还原论的指导下,基于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子和精确病变定位,然后采用对抗式思维,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使机体恢复健康;中医学则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基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素和正气、邪气的消长定位,然后采用包容式思维,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使机体恢复健康。

孙光荣认为,人类的生命科学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打开的迷宫,科学认知中医科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科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远未尽善尽美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多年来一直是中医的坚定支持者。他说:“在多年医学研究的经历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构成了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国人熟知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来阐释了人们对中西医学两种不同的认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距离的远近,一个认为日出时近,中午时远,因为用肉眼观察日出时大,中午时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远的东西看起来小;另一个则认为相反,因为日出时凉快,说明太阳离得远,中午时炎热,说明太阳离得近。

陈竺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东西方医学认知方法的不同: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讲究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问题,而西方则是沿着“实证+推理”的思维来发展其认知方法,导致在这两种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下发展的医学也大不相同。“西医遇到病人会考虑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检查可以精确到具体病变部位,进而深入微观搞清楚什么是致病源。中医则考虑病人处于什么证型,是饮食不当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进而为病人进行整体调理。正是中、西医学在观察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不同认识。

陈竺认为,“尊重中医药学,前提是要科学地认识它。而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医。”但他同时坦言,中医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跟上现代科学体系相伴随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的发展。同时,现代科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远未尽善尽美,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局面。

对此,陈竺建议,如果能将更多的中医典籍精华用公众能理解的现代学术语言来表达,那么它必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思想和方法手段。

“虽然目前中西医学之间仍有壁垒,但只要兼收并蓄,不故步自封,既立足于历史,又着眼于未来,就有机会建立起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兼取两者长处的现代医学体系。”陈竺如是说。

事实上,陈竺的建议与韩启德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昆明与大学生对话时,韩启德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

不过,尽管韩启德也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但他却有着另一层忧虑:“两个体系、两个哲学体系要把它合在一起谈何容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47827.html

上一篇:笑的讲究
下一篇:科学、中医和宗教(修改版)
收藏 IP: 124.133.103.*| 热度|

7 尤明庆 许培扬 曾杰 王云才 蔡小宁 刘光银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