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切断中学教育与高考的名利关联
在我国,高考试题是公开的,每当一场考试结束,时间不长,媒体上就立刻出现了考试的题目以及答案。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铁律,假定有一门学科的考试题目没有被公布,一定会被认为“信息不公开”,其中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人们不但希望公开高考试题,而且希望公开所有的评分细则。当然也包括那些满分的试卷,例如满分作文等等。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甚至认为,如果不“公布高考满分作文,那这将是高考信息公开的倒退”。
但是,我们不妨问一问,高考的试题真的必须要公布吗?究竟高考的信息公开要做到怎样的地步?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头仔细考虑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高考?我们的中学教育究竟是为什么?这是两个非常重要而相关的问题。
高考是一个选拔考试,它要遴选出适合于在某一方面继续深造的学生。虽然说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走向普及,但是它毕竟仍然是一种选拔。
我们的中学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中学教育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使读中学的年轻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
上面的叙述从原则上来说,大概没有人会说不对,但是,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实际上,在他们看来,读中学的目的就是读大学,读大学的目的就是拿文凭。拿了文凭找到好的工作是硬道理,说别的都是空的。他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才天经地义,许多家长可能都持这种看法。
中学的教师和校长,可能从心里并不同意,他们还是想教给学生更多的本领、更多的知识。但是,学生能不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更是一个“硬道理”。高考升学率不高,重点率不高,学生家长不满意,地方领导不高兴,考核时被兄弟学校比下去,这才是大问题。
虽然最上层一直强调不能比升学率,但是社会舆论不这样看,更关键的是地方领导不这样看,中学顶头上司教育局不这样看,考核不这样看。于是,现在所有的中学都毫无疑问地把能不能有更多学生考上高等学校、考上重点高校特别是“两校”,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学校采取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加强管理”,看紧学生,做无穷无尽的习题,把学生训练成为做类似高考试题的高效率的机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于是,所有的中学都向某个超级中学看齐。过去那些老牌的“重点中学”,一开始还能够自我陶醉地坚持素质教育,自诩学生素质高,但是在年复一年的败给新兴的超级中学之后,也都偷偷地放下架子,“加强了管理”,走上了向超级中学学习的道路。
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了刷题的机器,他们讨厌读书,讨厌奴隶般的学生生活。
这些学生,如果还有一点上大学的希望,用功一点,虽然辛苦,虽然恨不得把书都烧了,还算在“学习”。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没有继续上学的希望,感到没有出路,因而或得过且过,或胡作非为,但是只要没有造成大的刑事案件,恐怕没有多少人去注意他们。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学教育唯高考论的另一个方面,而且是危害很大的一个方面,目前人们还注意得不够。
对于那些在监狱般高中里学习的学生,到了实现他们的家长们的理想,考上了他们自己或满意或不满意的大学之后,终于解放了,终于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但是,大学又不干了,怎么能够这样胡闹呢?上级教育管理者也不干了,你大学怎么能够不管呢?于是,大学也加强了管理,课堂不但需要点名,而且用上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考试不许作弊,但是却不许有那么多人不及格。任课的教师都不是低智商的人,办法总是有的,不说也罢。于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质量,可想而知。
现在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实际上在中学,从初中开始,重点在高中,关键在高考。在于在高考与中学之间存在着名与利的紧密关联。
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复兴,让教育回复到教育人的本源上,让中学教育真正能够提高全体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让他们不再厌恶学习,让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切断中学与高考之间的名利关联。
这里要切断的绝不是知识上的关联,而是名利上的关联。也就是说,中学只管教育学生,至于高考的结果如何,与中学的名和利无关。
怎么切断?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一个很好的规定:省级招生单位“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这里的“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学生的高考成绩,就是一个作切割的开始。学生的高考成绩,当然只有省级主管招生的领导单位知道,这里“不得提供”的主语就是它们。
这里说得非常清楚,“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够知道学生的高考成绩。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不知道,县市的教育局也不知道,而且“严禁公布”升学率。无法用升学率考核中学,中学也无法用高考成绩来考核教师,这就是一种切割。
当然,人们会对于这个规定能不能切实地落实,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很多学校会向学生询问,要求学生把成绩反馈给它们。即使不知道成绩,也可以知道最后被录取的情况。如果县市地方教育部门或中学收集这方面的数据,算不算违规?这里应当做一个规定,决不允许这样做。不然,前面所说的禁止就是一句空话。
如果真的能够严格做到,如有违规则作严肃处理,这才是作切割的重要一步。
这样的切割是不是就够了?我看还不够,这仅仅是切割的第一步。
我主张,还应当严禁任何媒体刊登传播若干年内的高考试题。现在,教育部已经宣布了废除高考大纲,高考没有大纲,中学只能按照中学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高考本身也应当更加灵活,试题应当更加不受过多的拘束。这样,试题的知识产权也应当作为被保护的对象。任何以高考试题为培训材料的教学都应当被认为是侵权的。
我记得,我们国家的某些培训机构也曾经拿国外某考试组织的考试题作为培训材料,而被威胁吃官司。这个培训机构的做法也确实是违法的。这个法子,我们也应当学习。
有人说,你不让媒体刊登试题,考生个人还是能够回忆、私下传播。个人回忆、私下传播与媒体刊载还是有质的差别的。就像个人为了学习的需要,复印几页书刊并不违法,而整本书被复印就是侵权一样。这里也是量与质的关系。
高考的试题不应当公开,那么其评分细则,什么满分作文等等自然都没有公开的必要。
有人会说,这不是搞神秘化吗?
高考是选拔考试,选拔自然不可以被考生知道或者猜出来试题或者试题范围。被很好准备的考试对于选拔者是不公平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作弊,这样的考试只是试出了准备的程度,而不能够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所以,选拔考试必须要神秘。这本来是一种常识,现在人们已经忘记这种常识了。
另外,选拔考试没有及格不及格的问题。如今在某些时候和某些选拔考试(例如考研等)中,常常还出现某科必须及格之类的表述,那都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当然,这可能是第二第三步的问题,第一步是上面所说的要切断高考与中学教育的名利纠葛。
这对于高校也应当有要求,高校除了严格遵守教育部规定,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透露学生高考成绩外,也不应当公布它的录取情况与中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切断高考与中学教育之间的名和利的关联。
多少年来,教育部一直说要保证高三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但是实际上都落实不了,中学就是拿出一年时间让学生刷题。只有切断了中学与高考之间的名利关联,高中三年级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让中学教育回归教育,让中学生老老实实地学习好中学的各方面的课程,又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又有好的人文素质,热爱学习,打好一个好的基础,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行。这也是对中学教育的解放。中学老老实实教书了,中学生老老实实读书学习了,人们的学习素质、人文素质也上去了。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顺便说一句,现在素质教育有点被歪曲了,污名化了,以为仅仅教歌唱跳舞唱戏画画就是素质教育。我们必须为素质教育正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