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性大学里的科学和文化环境
春天我们的校园里,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真是漂亮。有些花,有人不知道是什么名称,这不要紧,很多树干上,都系着制作得很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该植物的名称、所在的科、属、种以及主要性状和用途。这些牌子是前几年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们,在他们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并悬挂上的。
在这样的校园里散步,享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颐养美好的心情,又顺便学到了一些植物的知识。虽然现在的手机有了强大的“识物”功能,但是,看这样的标牌毕竟方便得多。在有些树木上,偶尔还能够找到已经破损了的木制的或铁皮制成的说明牌,那是更早的时候,生物系学生挂上去的。那时候的条件简陋,制作比较粗糙,只能简单地注明植物名称及科、属。不过,这些牌子在树上坚持这么多年,也真不容易了。
现在的牌子是塑料的,经过几年的日晒风吹,也已经没有前两年那么鲜艳,字迹也不如前两年清晰。我突然想起,它们损坏以后,还有人来挂上新的牌子吗?
很难了。原因很简单,这里再也没有了生物系的学生。
这个学校过去是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数、理、化、生,都是理科的专业必备,文史则是学校“见长”的文科专业,当然还有政治、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等。90年代以后,各个专业纷纷扩展,新的专业不断诞生。
综合性大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往往可以学到一些跨专业的知识。有些普及类的报告,大家都能够去听。例如,早年我就去听过著名文字学家王力先生的讲座,也去听过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报告,等等。听这些学术大家的课,往往可以引起人们对一门学科的向往,并不是用“受益匪浅”这样的套话可以形容的。
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报告,外行们自然听不懂,不过,看看他们贴出来的海报,看看海报上对报告者和报告内容的介绍,也多多少少可以知道一点新的东西,知道他们大概在研究些什么东西。
另外,如艺术学院的学生有毕业作品展览,大家可以去看看。有些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也对大家开放,大家可以去观摩。
学自然科学的人能够学一点人文学科的知识,或者说有一些人文意识。学人文学科的人也能够知道一点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有一些科学意识。如果这样,综合性大学就可能会有一个较好的学术环境,也就是科学和文化的环境。
墨子看到染坊里把白丝染色,感叹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俗话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综合性大学里好的科学和文化环境,就像染坊大缸里的“汤”。学生们在大学里学习,除了学习到优秀的科学和文化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主要思想外,几年泡在这样的“汤”里,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进步。思想会比较开阔一点,见识也会多一点。弄得好,头脑也能够灵活一点。
由于专业众多,相近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如果有疑难的问题,可以请教的教授和学者就比较多。本人很多次为物理学院、材料学院等单位的研究生解答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曾多年为其他学院(包括人文学科)的本科生开设课程以及多次为他们做课外的讲座。这些,大概都是生活在综合性大学里的好处,也是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二十年前,这个学校与其他各综合性大学一样,开始了进一步的扩展,主要是把工学和医学两大块合并进来了。据说,这样才是真正综合性的大学,也能够让各专业相互渗透,各专业的学生相互学习,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能够更加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确实是更加综合了,似乎也应当有这样的优势。医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的数理化生基础课也可以由较高水平的理学院教师承担。
但是,医学和工学都是两个“大块头”,原来的所有教学设备难以容纳这些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加上大规模的扩招,学校里人满为患。而且,教学的管理和实施对于相距很远而要求又各不相同的专业,也非常困难。例如像医学的各专业,与理工科专业差别很大,难以相融。于是,虽然是一个学校,分校区管理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如今的综合性大学,有三四个校区恐怕算是少的了,有五六个校区的学校也并不稀罕,有七八个校区的都能够找出好几个。校区之间的距离,近的几公里,十几公里,远的则几百公里甚至更多。
一开始,有的学校专门把低年级学生放到远郊的校区里上基础课。教师乘车去上课,学生们如被隔离在周围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的农村、与中学差不多,因而叫苦不迭。这样做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在各个校区分置专业成了大多数学校的选择。我们这里也是一样,上面所说的生命科学学院(基本上也就是过去的生物系)和其他几个学院就搬到了四百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校区。
一个校区所拥有的学院之间有什么有机的联系,除了历史上从来就是如此的之外,对于新设立的校区,恐怕分配者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联系,而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任何联系的。
对于分立的一个个校区而言,每一个校区的专业实际上并不多,很多校区的专业都是某一个方面的,例如,医学的校区仍然都是医学方面的专业,工学的校区都是工学的专业,计算机的校区只有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这样,在各个校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有没有好的科学和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们而言,恐怕就有打一个折扣了。
现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一个方面倒是绝对有的,那就是在大学的各种排行榜上。有人戏言,很多排行榜的作者,数学大概只学到小学三年级。他们只会做加法和乘法,不会做除法。大学的块头越大,专业越多,人数越多,排行就越占便宜。如某大学说那里每一千个毕业生就出一个院士,这样的优秀业绩,排行榜是从来没有体现过的,因为在他们那里没有除法。
虽然排行榜对于办好大学、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却是很多人看待大学好坏的窗口。排行榜似乎成了大学好坏的评价,所以是所有大学的领导者不能不特别在意的。
在排行榜上,大块头的大学占便宜,至于大学分散在多少块校园内,好像排行榜不会关心,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
排行榜不关心,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存在、不重要。如何让在每一个校区内学习和生活的学生,都能够有一个优良的科学和文化环境,这是一个综合性大学里的新问题。这个问题好像很少有人提及,人们是不是应当思考一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