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说“欠”
每到岁末,人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往往就是清欠。过去,商人们要算一算帐,看看别人欠自己多少钱,自己欠别人多少钱。别人欠自己的,要自己或派人去讨账,自己欠人家的也要早做准备,或者主动去还,或者等别人来讨要时能够拿得出来。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在除夕以前完成,因为到了年初,新年新岁的,不能去讨要隔年的旧账。这是一个很古老的传统了。
当然,有人欠别人的钱太多,想尽办法也无法偿还,于是就只能逃离家门。但是,过去寒天冻地躲到哪里去?亲戚朋友家里是不好去的,因为欠钱是丢脸的事情,人还是要面子的。苏州虎丘过去就算是郊外了,一般人去虎丘也都在向阳的前山。背阴的后山,即使在春秋出门游玩的季节人也很少,何况岁末?在后山脚下有一所“牛马王庙”,躲债的人往往躲在此庙之中。由于躲债者之间都彼此彼此,无所谓脸面的问题,因而人多势众,讨债的也不好到那里去动粗。久而久之,人们变称呼此处为“赖债庙”。过去即使在号称“天堂”的苏州,也有如此不堪之处。这是说欠钱的。
以写字作文为生的文人,也要常常清欠。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答应了什么人要写什么文章而没有完成的,即“欠文债”的,也要及时“还债”。如今科学界的教授,更要勤快一点,给人审稿要尽快返还意见,不要拖拉欠账。给研究生改文章既要慎重、认真,又要快一些。免得研究生朋友伸长脖子盼望,甚至发牢骚说文章到老师手里便如石沉大海。
说到学校里的教授,又想起来其实现在很多人对于大学特别是教授的了解是非常欠缺的。重点大学的理工科教授,不少人都不单是“996”地工作,而简直是“697”。马上过年了,研究生们也差不多回家了。教授们还在绞尽脑汁:要投出去的论文中还有什么欠缺、还欠什么实验要补充;要申请的基金项目是否还有欠妥之处、哪里可能还会欠考虑;看到的文献资料中别人的新进展的哪些领域是自己还欠了解的、要补一下。如此等等的欠缺,都需要乘着学校过年清静的时候,好好地补一补。
在上面几段中,“欠”字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是应当给人的事物还没有给,例如欠钱、欠账、欠薪等;另一个意思是不足、不够,如欠缺、欠考虑等。现在大多数人用这个欠字,基本上都是这两种意思,其中第一种意思用得最多,以至于如今人们一说起“欠”,立刻的反应便是“穷”了、没钱了,欠钱了。
其实,欠字本来的意思与欠债或欠缺毫不相干,它的本义是打呵欠。
这是一个象形字。看一下欠字从古至今的写法演变:
《说文》:“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甲骨文的样子是一个人张大了嘴。小篆的写法下面是一个人,上面则是一个“气”。到了隶书,气就简写成了丿和横折,接近于现在的模样了。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那篇最浅显的文言文课文《口技》,大概都还能够背得出“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便是打呵欠伸懒腰。这个词出自《仪礼·士相见礼》:“君子欠伸。”东汉大学者郑玄注解说:“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过去的读书人最需要读熟的是“经典”(诗书礼易等六经)。大概是“经典”中的欠伸过于“深入人心”,伸无疑是身体的伸展,于是欠便是身体的弯曲了。这样,打呵欠的欠便引申出身体弯曲。所谓欠着身子,便是如此。
由欠着身子,就引申出亏欠、欠缺、不足、不够、不如等含义。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亏欠一类的含义。至于欠字的本义,现在我们除了“打呵欠”以外,真的很少用到了。
但是,在以欠为偏旁的众多字中,如,吹、炊、欢、欣、欧、欲等,欠字旁大多用到它的本义,即含有口中进出气的意思,很少几个用到亏欠等引申义的。
举一些例子看看:
吹,自然不必说了,出气才能够吹。
炊是烧火做饭,烧柴草吹火弄得鼻涕眼泪直流是过去常有的事情。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都有亲身的体会。
欢、欣都是高兴,兴高采烈当然要欢呼了。欢是简化字,过去是写作歡的。
歌,唱歌当然要出气,过去歌也写作謌。
欧,本义也是唱歌,繁体字是歐,过去也写作謳,两个字过去相通,现在一般写为謳歌了,謳也简化为讴。在欧歌这个意义上,歐又同于嘔(简化字呕,此处音ou1),过去也写作呕歌。在这个意义上,欧、呕、謳,并没有多大差别。实际上,很多字的欠字旁、口字旁、言字旁表示相同的意思。
歎,又写为嘆,两个字相通,现在统一都简化为叹,叹气、叹息就是呼出一口气。长出一口气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喜,如赞叹、叹为观止,另一种是哀,如哀叹、悲叹、长吁短叹。
歔、欷、欤(歟)、欸,都是感叹词,当然要出气。歔欷,就是欷歔,又作唏嘘,是叹息的意思。欸在有些时候与诶、唉相通。欸乃,又是象声词,象摇船,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
歆,闻香气,特指祭祀时神鬼闻到香气,引申为欣赏、喜欢。
欬,咳嗽。謦欬(音qing3.kai4),由咳嗽引申为谈话、谈吐、言笑,往往用于称呼长辈或地位高的人的说话、谈笑。
歇,本义息,即鼻息,鼻子里出气。引申为休息,如今歇息就是休息了,再引申为止息。
饮,喝。当然也与气的出入有关。
歠(音chuo4),吸、喝。如歠奶、歠粥等。
歃(音sha4),也是喝,往往指喝一小口。歃血为盟,结盟的时候喝一小口血以示诚信。
有些欠字旁的字,现在的意思看上去似乎与口或出气没有什么关系,但其本义却与口、出气、说话有关。例如欲、款、歉、欺等。
欲,谷有空的意思,表示欲望,而欠旁像人张大了嘴,放在一起更表示贪欲、欲望。
款,《说文》说款的本义是“意有所欲”。引申为诚意、诚恳,又引申为式样、款式,又引申为条款,再引申到今天用得最多的“款项”,最后几乎成了金钱的代名词。
欺,欺诈、欺骗,以前都是要靠说话才能做到的。
歉,古又通嗛,本义是吃不饱。引申为收成不好,歉收。又引申为惭愧、抱歉等义。古代与谦也可通用。正如上面已经说过的,很多字的欠字旁、口字旁、言字旁表示相同的意思。有些字到后代,用字的意思比较严格了,才分开来。
次字的写法与冰、凝一样的“两点旁”,两点旁的意思是冰。它与呼吸、说话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次字本来的偏旁,左边是二,右边是欠。欠用的是不足、不够这样的引申义,配上二,于是次的本义是第二等的。引申为等第、次数。这是少数几个在欠字旁的意思上用引申义的字之一。
最后说一下有一个与次形状相近的生僻字:㳄(音xian2)。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㳄,慕欲口液也。从欠、从水。” 㳄就是羡慕得流口水。这个字现在写作涎,口水的意思。过去羡和盗是写成羨和盜的,从㳄。眼热得流出来口水,羨和盜才讲得通。现在羡和盗都从了次,字义就讲不通了。两者只相差这样的一个点,有改掉的必要吗?而且羨和盜都既不算繁体字,也不算异体字,在一般的字典中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影子都难以找到。因为这是1965年颁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通用字的标准形体。那个时候正是“山雨欲来”的前夜,人们关心的是政治斗争,人心惶惶,担心被“揪出来”打倒。“大革命”的时候人们不可能对这样的“点滴”小事情进行认真的讨论。如今生米早就做成了熟饭,也只能在吃饱了饭的时候,作为谈论没有任何用处的文化现象,随便说说罢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