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文化和艺术修养(3)体育与棋,兼说游戏

已有 5450 次阅读 2019-6-3 08:20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棋类, 游戏, 规则, 意志, 快乐

杂说文化和艺术修养(3)体育与棋,兼说游戏

在中小学,体、音、美往往被称为副科。本系列文章,就是说这些“副科”的。琴棋书画,琴属于音乐的范畴,棋则属于体育了。

棋类如今可以算是正经八百的体育运动了。在国家管理的层面上,棋类运动也属于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管辖的运动项目之一。国家体育总局设有一个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下面有围棋部、象棋部、国家象棋部和国际跳棋部等部门。

棋类为什么算一种体育运动呢?我想,人们一定会举出很多理由,诸如下棋很耗费体力啊,对身体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从而对于身体有好处啊,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啊,等等,这些说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想说的是,棋类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是一种竞争,它是人类对于生存竞争的模拟和预演。

任何生物要想在世界上存在下去,都需要竞争。在竞争中失败的,就有可能被淘汰,所以,生物从生下来之后,就有一个学习竞争的过程。在高等一点的动物身上,这种学习的过程就非常明显。那些小动物整天打打闹闹的,实际上就是在学习竞争的本领,是对于体力和脑力的锻炼。我们人类学习和再学习的时间要比任何动物都长,所有的体育运动实际上都是这种对竞争的学习和模拟,下棋也是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这种学习从本能上就是允许和鼓励的。下棋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当饭吃,并不对生存直接有用,但是,却是对竞争技能的练习,对于长远的利益有好处。所以,连孔夫子都对他的弟子说:不要吃饱了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不行的啊,就是去“下下棋”也是好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对于孔子所说的“博弈”,有人认为“博”是下注的“赌博”,“弈”才是下棋,也有人认为博弈就是“下棋”,这里的“博”只是下棋前的下注,就像现在棋类比赛前的“猜先”。我看两者都说得通。不过,我们这里遵照传统文化为尊者讳的传统,我们不妨取后者,省得让“至圣先师”背上提倡赌博的名声,所以把“博弈”就翻译为“下下棋”。

至于弈是什么棋,一般人都认为是围棋。西汉的扬雄《方言》说:“围棋谓之弈”,看来弈确实是围棋。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仍在进行的最早的棋类运动是围棋,有没有比围棋更早的棋呢?我相信是有的。因为围棋还是比较复杂的,人们在复杂的围棋之前还应当有更简单的棋类,也许因为简单,不值得文人们记录,所以如今人们已经不知道了。

现在,我们了解古人的围棋,是有实物为证的。早在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可见那时候的围棋盘是17×17道。这与魏·邯郸淳艺经》上所说“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是一致的。但是,在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说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那时已流行与现在相同的19×19的围棋了。

据说,民间的围棋也还有11×11道、13×13道的。这个也很正常。老百姓下棋,并不像现在专业棋手那样作为一种职业,都是下棋娱乐。下一盘围棋还是很费时间的。我记得小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比如休息时间不长),我们就把棋盘一折,只下四分之一即10×10道的围棋。这样一会儿就可以下完。

下棋娱乐,虽然是竞争,但只要双方都认可某一种规则,就可以了,就是公平的。就像如今的规则,即使的专业比赛,各处规则也可以略有不同。

竞争需要有规则,每一个参加者都必须遵守规则,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孩子在一起游戏,都有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儿童参加集体游戏,除了在一定意义上的锻炼身体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受到必须遵守规则的训练,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如果儿童们在一起游戏,有孩子不遵守规则,常常“耍赖”,那一定是会受到同伴们的惩罚的。小伙伴们就会“不带他了”,把他孤立起来。在同伴中受到孤立,对于儿童是很可怕的惩罚。所以,游戏是训练儿童遵守规则的好途径。

现在常常大人带着孩子玩,特别是老人带着孩子,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大人特别是老人跟小孩子“游戏”时,常常不讲规则,无原则地让步,这对于小孩子是很不好的。

这一点,玩电子游戏也比老人们陪着玩好得多,电子游戏的规则是铁面无私的,不守规则不行。不过,电子游戏远远不如儿童们的集体游戏。对有的电子游戏可以“发脾气”,可以不玩了,关电门。儿童们之间的游戏,就很难这样做。如果输不起,一输就“不玩”了,也是不行的。这样的孩子人家下次就“不跟他玩”了,也要受孤立。所以,小孩子要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最好的是集体的室外游戏,其次是棋类游戏。他们在一起玩,可以得到规则的教育,对于将来逐步成长进入成年人社会作好准备。

做游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人们的意志,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有的少年人经受不起失败,经受不起挫折。但是,只要与棋力相仿的人下棋,或者做其他游戏,没有不输的,总是输输赢赢。有时候,输了棋会很难过,甚至会眼泪汪汪。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失败的经历。人生不可能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只有在经受了各种失败还能够继续进取,才能够有所成功。下棋和其他游戏就都是锻炼。

棋类游戏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必须集中精力,或者说集中注意力。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孟子》里面的一小段,我想大家都会记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少年儿童的学习上非常重要的。很多中小学生学习有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做作业的时候不能专心做,学习就很难搞得好。下棋就必须注意力集中,不然就一定输。所以,它有利于养成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棋类运动还可以使人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不管下什么棋,至少也要“走一步、看三步”,要分析自己的着法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对策,对于对方的每一种对策,自己应当如何对付,这些都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这与做平面几何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棋与思维的相关,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我小时候,很喜欢下棋,什么棋都喜欢下,在周围的小朋友中还都能够立得住。成年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忙于工作,推导公式、编制程序也够费脑筋了,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基本上就不怎么下棋了。现在老了,退休多年,对于数字、公式日益不感兴趣,说明脑力的退化。现在,照理说应当有时间了,可以下一下棋了。可是,现在对下棋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即使考虑一盘棋,也往往想不出来什么好招。这说明下棋确实与脑力是相关的,脑力的活跃或退化会影响到思维,影响到下棋。反过来说,坚持多动脑筋,或许也能够减缓脑力的衰退。

如今人们下棋,从儿童开始,就要一个倾向,那就是只注意提高棋力,往往忽视下棋的游戏过程。现在的孩子一说下棋,就是到专门学校里学习技艺,然后参加比赛,与不认识、恐怕再也不会遇到的小朋友较量。却很少与身边的朋友一起下棋、玩乐。下棋固然需要要提高水平、提高棋力,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还是更需要享受多人在一起游戏的快乐,享受由于一起娱乐结成的友谊。说一句极端的话,棋力再提高也敌不过有人工智能的电脑。而人们在一起下棋娱乐,从儿童们在一起的玩笑、到老人们围着一盘棋指指点点、争论不休,都能够给人更多的享受,收获更多的友谊和精神上的愉快。可惜,如今这样的事情正越来越少,人们更多的是一个人面对电脑或手机的屏幕。事情会不会再倒转过来?我不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82727.html

上一篇:做好控烟工作的关键是干部和知识分子要端正认识
下一篇:从哪里去了解孔子和他的学生?
收藏 IP: 39.82.204.*| 热度|

6 郑永军 刁承泰 尤明庆 王安良 夏炎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