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报告是学术圈自由交流的重要方式,学术会议的集中报告和定向邀请的学术报告还是有很多区别,效果差别也非常大。
如今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可以看到退休后仍然活跃在学术领域的老先生们,更多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加入学术后备队伍,看看如今的学术会议,硕士生和博士生,青年教师和助理研究员参加会议的人越来越多。做个大会邀请报告是多数研究人员的荣幸,实际情况是参会人多,大咖们也多,多数情况下只能开辟分会场,各个分组报告同时进行。
但观察各个领域的学术会议报告,似乎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1)参会第一天人员很多,然后参会人员逐渐减少,主办单位不得不拿一些大会报告来压轴。
2)很多学术报告乏味无力,听者昏昏欲睡。
3)熟悉的人扎推畅谈,一些新人不知所措。
4)再次给一些“牛人”打招呼并提及上次在某地方会议见过,“牛人”很“健忘”。
5)学术报告不能控制好时间,没有时间提问,或者听众没听明白演讲者讲的啥内容,没人提问。
那么,如何提高会议学术交流的效果呢?
1)演讲者要讲清楚方法论,讲清楚问题研究背景,不必过度讲解细节;
2)学术报告不是组会报告,公式推导等可以忽略;
3)多做一些动画,排版清晰,减少文字表述;
4)确保趣味性,科学性,知识面宽,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收获;
5)学术报告要有启发性,要告诉听众这个领域还有那些开放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6)提前做好演练,要留3-5分钟给听众提问,不能超时。
7)争取和听众互动。
好的报告可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给听众启发。枯燥乏味的报告只能导致听众的流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