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作为一个科研方向,被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软科学。软科学,意味着成本低、空洞、理论性强,难以产生视觉形象很好的科研成果,不立竿见影、解渴地解决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因此科研经费预算低,难以取得大项目的支持。因此,科学家们研究的积极性低,研究进展缓慢、发展水平与速度受到限制。其国内现状是,安全管理这个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很不成熟,观点分散,方向分散,应用效果不明显。其实,这绝不是安全管理领域国际学术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此外,安全管理,并不全是软科学,不符合《百度百科》上关于软科学的定义(百度说,软科学可是个大学问,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样,也不是一般科学所能攀得上的),它虽然有一定的“软性”,但是,不应该太看重其“软”和“硬”的性质,而更应该看重的是它是否能产生实际效果。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事故,那最主要的就是看事故发生率。如果能够降低事故率,那么这项科研,即便是“软”的,也会取得大项目的支持。这就需要科学家更加掌握生产现场的问题所在,研究得到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这样,安全管理的“软”性就不会被那么在意了,也不会被大项目所歧视了,“软科学”学者也能够与“硬工程”学者在经费、获奖、论文检索等数量方面拼“科研实力”了。
其实,这可能也是所有“软”科学“硬”化的方向。
以“行为控制”代替“安全管理”有可能是“安全管理”“硬”化即工程化的重要途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