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通货紧缩

已有 2233 次阅读 2016-3-8 19:42 |个人分类:经济时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通货紧缩

 

jiangming800403  2016-3-6 16:45

劳动力价格上涨,相应其他商品的价格相对下跌,是通货紧缩而不是膨胀。过去30几年的时间理发价格上涨了将近100倍,理发师的收入相对于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是远远增加。对于服务业只有工资增长,而价格不便,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要通胀率(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低于工资上涨的速度,这样的通货膨胀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实际上相对于社会工资,大多数商品价格都下降了,所以理发服务的价格不可能不增加,因为理发师的工作效率与三十几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博主回复(2016-3-8 17:41):紧缩的定义目前不统一,对于当下的判断,按我的理解与你是相反的。现在钱毛了,这点没有异议吧,你说是紧缩还是通胀?价格下降,钱值钱了,那才是紧缩!
------------------------------------------------

赵建民  2016-3-8 19:38

 

前些年,如果有人大量囤积钢材、水泥、燃料、粮食、化肥,乃至汽车、电器,现在估计要哭晕了

 

赵建民  2016-3-8 19:40

一个理发师每天的收入可以买更多的商品,以理发师的角度,钱当然更值钱了。

 

赵建民  2016-3-8 19:46

如果不动产和大宗资源性产品无法去库存化,谁也无法阻挡“通缩”的步伐。全面通货紧缩的时代即将到来。堆积如山的大宗资源性产品,估计可以够大伙“吃”三年的了,不过当流动性没有全部固结在不动产和大宗资源性中之前,资本泡沫是不会破灭的。央行只是想让泡沫破灭得更加温柔些。

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金融资本与信贷消费的参与,又会使得表观消费进一步偏离真实需求。但数学是不会骗人的,经济规律总会起作用,哪怕是歪曲的形式,多年以来,不动产一样和大宗资源性产品,特别是固体矿物由于其易库存、磨损小已经成为了剩余资本和金融投机所青睐的对象,虽然带来了本世纪以来我国狂飙突进式的“基础设施和重工业革命”,但后果也可想而知,造成无法预料的金融泡沫,数以亿吨计的大宗资源性产品超额库存中凝结的金融资本估计将以千亿甚至万亿计算,一旦大宗资源性产品市场崩盘,这些资本能有多少全身而退?但是房地产繁荣背后却是资产泡沫化和产品库存化。房地产销售回暖并未改变,我国不动产库存化加剧的态势。目前我国不动产在建面积已经突破50亿平方米,与之对应的是房地产销售周期长达3-5年。太多的流动性凝结在不动产和大宗资源性产品投机里面了,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已经达到70%-80%,中小型企业可能更高。不论从从空置率还是租售比等角度,都反映不动产库存化程度已经很严重,从财务上早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

每年7亿吨的钢铁产量实也在太多了,港口上铁矿石和钢材也堆积如山,铁矿石压港已经接近亿吨,全社会库存更多,全社会钢材库存至少也有一亿吨,用不了多久即使全中国所有的高炉熄火,积压的钢铁也够我们用一年半载的,现在7亿吨的钢材消费绝对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了,3-4亿就足够了,发电和炼铁生产是我国两大煤炭使用大户,像炼铁,7亿吨钢铁产量,差不多需要7亿吨煤炭,那么炼钢用煤至少会减少3-4亿吨,目前我国煤炭的繁荣也是虚假的,而且,,可以说目前煤炭和钢铁工业也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不断的银行流动性变成存货,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存货危机迟早表现出来。整体上,我国煤炭可能生产过剩8-10亿吨(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的全国产量),这样的危机目前在流动性过剩下面掩藏着。一旦国家主动或被动采取紧缩政策,危机就会爆发。庞大的过剩煤炭产量会把国际煤焦炭市场冲个一塌糊涂(因为目前市场总量也没有10亿吨),从而把整个能源价格压倒一个很低的价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58950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61376.html

上一篇:中国工业化最后三个高地
下一篇:北京市政府搬家肯定不是一件赔本的买卖
收藏 IP: 171.34.1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