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如何看待“高手在民间”? 精选

已有 11372 次阅读 2022-2-11 09:33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公众网络、微信群等平台,不时看到这样的说法:真正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不大可能是象牙塔里的科学家,而是民间的非专业人士,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嘛。

在我看来,这曲解了“高手在民间”的内涵,故需给出正解。

确实,在鲜有职业科学家的历史年代,科技成就主要源于业余科学爱好者。然而,由于科技之树上低垂的果实早被摘完,攻坚克难已进入深水区,即攻克任一重大科技问题的难度极大,这意味着具有渊博知识和超群智慧的职业科学家方能大显身手。当然,非专业人士,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如可在事物的观察或观测方面做出些许科学发现,也可在某些难度较低的技术研发方面做出技术发明。

真正的职业科学家,长期以好奇心攻坚克难,不以争名夺利为目的,不事张扬,甘愿潜心钻研于“茅庐”,隐藏于“民间”,因为其知晓“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蕴含的道理。

其中,某些这样的科学家,虽早已做出了卓越成就,成为了某领域高手,但因同行的认知局限、与某群体的利益冲突、世俗偏见等原因,长期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鲜被世人所知;其后来之所以横空出世,是因为大幅推动了实质科技进步,造福了人类,且地球村人民能鉴别和尊重这些高手。譬如,“笨瓜”爱因斯坦在1919年广义相对论被证实前,虽早已做出了几项卓越物理学贡献,但并非家喻户晓;“三无”人员屠奶奶在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虽早已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但几乎默默无闻;如此等等。这些均是“高手在民间”的典型事例。

反观我国不少科学家,以做捡漏补遗的跟风研究为捷径,以多出快出顶刊论文为追求,以实现切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凭鸡肋成果混迹于科教界、招摇于学术会、显摆于诸媒体,上演了“搞手在殿堂”之闹剧。与上述“高手在民间”的剧情相比,有着天渊之别。

古语云:“低地成海,人低成王;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的高手,求真务实、坚忍不拔、胸有成竹、沉稳老练、低调行事。其“藏锋敛锐”的处世秘籍,正是其成就伟业的过人之处。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智者寡言,愚者善辩。愿以此与诸君共勉!

参考(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24829.html

上一篇:假说的扎实性
下一篇:学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收藏 IP: 59.109.144.*| 热度|

41 郑永军 胡泽春 孙颉 卜令泽 朱林 张鹰 黄永义 张志东 王安良 毛善成 苏德辰 晏成和 刁承泰 李坤 刘立 梁洪泽 许培扬 陈新平 吴斌 信忠保 袁有录 姚远程 胡大伟 姚小鸥 任晓勇 谢钢 武夷山 曾杰 姚远 汤茂林 孟利军 杨正瓴 郁志勇 罗春元 汪运山 徐荣超 柏延文 蒋宗立 刘继为 谌群芳 王少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