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保持对新思想的敏感性才可能得诺奖 精选

已有 6843 次阅读 2020-10-10 10:54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思想

在国外某大学饭厅,几位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人士,不时小声交谈,偶尔比比划划,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场景1:我今天有个新想法,你们有兴趣听听吗?其他人异口同声的说:想听,快说吧。

场景2我发现过去的某理论有缺陷,且已想出了改进的方法。还没等其说完,有位美女教授抢着说:太好了!明天去我们哪儿讲讲。

场景3我看海报得知某知名教授要来化学系讲座,门票200美元一张,我已买了一张。其他人立马问道:还有票吗?

以上场景并非虚拟,而是我根据石毓智先生的文章《斯坦福大学何以后来居上?》【1】加以描绘的。

在这篇文章中,石先生谈到:“观察人们吃饭时谈论什么,是了解他们内心里在想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的最佳窗口。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的人,就是一种执着,这是干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我对这些人吃饭时谈论什么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他们谈论的几乎都是与自己的研究、学习、工作有关的事,没有听到一次是有人在议论别人是非的,也没有人传播社会上的八卦新闻,甚至像体育、政治这些大众话题也几乎听不到。他们是把吃饭作为工作时间的延伸,相约的往往不是私人朋友,而是与研究、学业有关的人士。他们在吃饭中间交流信息,激发灵感,寻找合作契机。整个饭厅几百号人同时吃饭,但是一点不觉吵闹,大家都是在平静交谈。

只有短短120年历史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已有近30人获得诺奖,无论与世界名牌大学相比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能与之争锋者鲜见。这是为什么呢?从上述场景或石先生的观察可见一斑。

结合石先生这篇文章的观点,我认为科研人员要做出高创新性乃至原创成果,需做到以下四点:1)富有捕捉新思想的敏感性;(2)善于吸纳新思想;(3)经常思考最根本的问题;(4)沿着可行的新思路执着探究。如此,即使平庸的人也可能做出高创新性成果,而那些天资好的则极有可能做出原创成果从而成为科学大师。

我也曾留意过国内科研人员在食堂吃饭、朋友聚会时的聊天话题,几乎以八卦、是非、扯淡等为谈资,鲜有涉及学术方面的;即使偶尔想围绕某人的新思想深聊几句,因其他人不感兴趣时常被打断而难以为继。更可悲可叹的是,相关科研院所明明知道某些人有新思想和突破性成果,也不会邀请其进行学术交流,而是会邀请能为单位带来利益的大咖讲老掉牙的工作。这些均反映出其骨子里并不热爱科研、对学术没有激情,如有的把科研当成了谋生的职业,有的把科研当成了升官的阶梯,有的把科研当成了攫取名利的工具。

每到诺奖季,我国学界的“诺奖焦虑症”就会复发一次,分析“病因”的文章见诸于各种媒体。为“对症下药”,我开出的“药方”是:(1)改善科研环境;(2)有志科研人员保持定力【2】把科研当成事业,且按上述四点静心攻坚克难。照此,我国科研人员频得诺奖的前景可期。

参考

1】斯坦福大学何以后来居上? 

https://www.sohu.com/a/276159086_659080

2保持科研定力才能行稳致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971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53811.html

上一篇:科研目标——夺冠
下一篇:走出科研的舒适区才可能做出卓越成果
收藏 IP: 59.109.158.*| 热度|

31 张淑扬 黄永义 卜令泽 雒运强 杨正瓴 吴斌 朱林 冯圣中 晏成和 黄凯 武夷山 郑永军 伍敦仕 徐耀 王安良 王庆浩 刘庆彬 杨百存 曹俊兴 张国宏 左宋林 姚远 张成岗 陆仲绩 张明武 李燕祥 白龙亮 郑强 钟定胜 王喆 王林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