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终于把评审意见提交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是啊,作为同行专家,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感到荣幸,又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为对得起专家这个称号,我评审项目时尽量以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宗旨,以创新程度为基石。今年我共评审了23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2项,面上基金项目12项,重点基金项目9项。我评审青年基金项目平均用时约3小时,面上基金项目约4小时,重点基金项目约6小时。
不谈苦劳啦,谈谈总的感受吧,或许对科研人员来年申请基金项目有所帮助。
与前几年相比,我觉得今年的申请项目在逻辑清晰性、文字表述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这或许与此次疫情期间申请人有较长的时间撰写与修改有关。希望未来申请人能保持这种好势头,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在判断可行性没大问题的情况下,对青年基金项目,只要内容有些新意且能把“故事”讲完整,我均开绿灯放行;对面上基金项目,只要有立得住脚的创新——对前人工作有实质性改进或完善,我均予以支持;对重点基金项目,只要有突破性的新想法且技术路线先进合理,我举双手赞成。
遗憾的是,我未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申请项目,即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项目,这或许归于这些年诸多科研人员热衷于“跟风”导致的创新乏力。
下面,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性问题是普遍对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到位,有隔靴搔痒之感。除此,理论性为主的项目还存在如下问题:
(1)不知道申请人所说的新理论、新模型“新”在何处,感觉有故意打马虎眼的嫌疑;
(2)缺乏实验验证,无法保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3)基于大数据构建的预测模型,与物理机制脱节,难以应用于实际。
实验类为主的项目还存在如下问题:
(1)几乎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几何特性和受载条件,针对性较差;
(2)实验方案设计过于粗糙,关键细节阐述不够;
(3)所安排的实验不能圆满解答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嗯,创新难,原创更难。要想基金项目中标,关键是平时要深度思考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靠临时抱佛脚不行啊。
科学问题的凝练往往会引入新概念、带来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其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对科学问题凝练的越深入,越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越能推动认识水平的提高,越能提出扎实的新理论/新方法,这对推动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相关:
如何凝练具体的关键科学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198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