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证”、体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

已有 3515 次阅读 2013-1-15 13:40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中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医, 体质, 生活质量

    中医学虽无“生活质量”这一概念,但却有着许多实质基本一致的内容。它部分体现在“证”和体质的不少内容中。因此,深入探讨中医学“证”、体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正确认识中医药的治疗价值,提高中医药学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完善目前的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医学的“证”和辨证    中医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证”被看做是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状态反映形式。辨证就是研究人的整体反应状态的不同证型。所以中医的辨证具有整体性和定型性,而且在辨别整体反应状态时依据的是重点收集的各方面功能性改变,而并不只是强调解剖结构的变化。

    2.形神合一与主观感受    中医整体观最重要的体现是形神合一,它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亦是中医学中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关系较准确、较精辟的学说。

    癌症领域生存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①躯体功能;②患者的主观感受;③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等。而中医诊疗疾病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主观感觉,强调形神合一,“证”的概念本即包含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及其治疗所致的症状(侧重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将“证” 的内涵与生存质量做一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证是从中医角度对生存质量的一种独特认识与判断。中医辨证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作出整体观察和判断的动态过程;而辨证论治则是在动态监测生活质量变化的基础上,随时对其予以微调与纠正的过程。

    现代生存质量的评估是依据个体的主观感受,它又受着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影响,强调定量化分析。中医的形神合一理论则体现了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生命的现象,其特点是不自觉地运用模糊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判断。不难看出,对“神、“形”和“主观感受”的认识,体现了两种医学体系在语言文化表达方面的差异,但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653337.html

上一篇:走出阴影,就有阳光
下一篇:如此折腾何时了
收藏 IP: 180.173.18.*| 热度|

3 张玉秀 biofans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