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中医学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已有 3484 次阅读 2012-12-19 13:44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内经, 中医学, 脏腑, 天人关系

     1.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把人的生成归之于气的聚散,肯定了人的物质性。中医学则进一步认为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只不过人是自然界演化到较高级阶段的结果。《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表述了“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自然辩证法》)这一唯物主义命题,并体现了人的进化层次最高的认识。

     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首先研究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言入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下降的天之气与上升的地之气交汇的地方,就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的运动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物质交换,为万物,包括生命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其中,天之阳气中太阳的光能和热能是极为重要的,它给地球大量的热能,维持着地球上的温度,激发着生命活动,地球上一切生命,赖它才能生存。故《素问》又曰,“天运当以日光明,”强调“生气通天”,突出了太阳等自然环境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

     2.生命过程具有时空特性  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万物的变化,都具有时空特性,生命过程也同样,《内经》等经典著作便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素问》中专列“藏气法时”一篇,着重探讨在四维时空范围内,生化于不同空间的藏气在时间过程中的盛衰移易变化。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极其丰富。如以肝的生理功能活动而言,它具有疏泄之性,调畅着气机,主藏血,调节着血的运行,从而促进了人的生机;所有这些功能均旺于春时,以与春三月发陈之自然变化同步,适应了生气淳化,万物以荣的环境。而地球运转至太阳时空的寅卯位春时,即肝气趋旺之信息。因此,考察脏腑的功能,应把时空因素和环境变化考虑进去。

     不同的脏腑,有着不同的时空特性,因此,在整体上表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内经》把整个机体的这类变化概括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人的内在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有着明显的时空特性,其原因在于人禀天地之气而生,生命体就其物质基础而言,与自然界万物有着同一性,这一同一性导致了天地万物与人的内在联系;其次,人生活在天地之气相互交汇的场所(气交之中),充填于其中的无形之气便起着“感应”作用,将自然界的变化信息转递给生命体,从而影响着生命过程。这些,构成了中医学“天人相应”认识的理论基础,它指导着历代医家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在中医关于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诊断治疗和养生保健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的天人观强调了天人之间的同一性、相应性,强调了生命过程的时空特点,这些认识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它促使人们把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等问题放在最为宽广的背景中加以认识和考察。中医学模式的基本精神亦即发端于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644264.html

上一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18届年会在湖州顺利召开
下一篇:学会适当调低期望目标
收藏 IP: 116.226.3.*| 热度|

5 许培扬 魏青山 李土荣 zhanghuatian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