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uan

博文

我国科研装备之思考(六):装备引进,详细调研有利于正确选型

已有 3454 次阅读 2011-6-26 22: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海洋重力仪, 选型调研, 中科院海洋所

    2001年初,我代表海洋研究所向科学院进行了引进海洋重力仪的报告答辩。重力仪引进项目批复后,就开始仪器选型过程。下面是当时的部分调研记录。

2001212日上午青岛

    走访地矿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李绍泉老师。

    据李老师介绍,19995-8月份,海地所为完成126任务,租借L-R-S-117重力仪在黄海和东海进行了海洋重力调查。仪器还好,误差在1.9mGal。对详细情况不是很了解,建议去找国家海洋局一所的吴金龙老师。

2001212日下午青岛

    走访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吴金龙老师。

    据吴老师介绍一所拥有两台海洋重力仪。一台是德国的KSS-5型海洋重力仪,一台是美国的L-R-S型海洋重力仪。KSS-5型海洋重力仪是一所1980年从德国引进的,已有20年了,仪器相当好,精度高,海上使用故障少,运行稳定。当时购进了两个陀螺,只用了其中一个,到现在还没坏。L-R-S型海洋重力仪是1980年塘沽从美国引进的,后来转给了一所。该重力仪的本体很好,但精度没有德国重力仪精度高,平台也不是很好,海上运行故障率比较高,坏了多次,其陀螺也不行。

    最近一次使用德国重力仪是为完成126项目进行的海上重力调查,结果精度为1.2mGal1995年一所租用海军的L-R-R海洋重力仪在南海执行重力调查任务,平台就多次出现故障。

吴老师讲,世界上可选择的海洋重力仪就德国和美国这两家,两家都可以。但如果要自己选择的话,还是倾向于选德国的仪器。但选德国的仪器,重点要考察直立直线型弹簧的掉格问题。要把这个关键问题搞清楚。

    吴老师建议去找陈邦彦、梁广胜、李初平等请教,以便了解更多有关情况。

2001214日广州

    拜访了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陈邦彦老师。

    陈老师讲,中国在1979年曾一次购进6台海洋重力仪。这次引进因为一个德国人,也因为一位美国人。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德国人在天津开了一个孚德商行。这个德国人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因此也对中国比较友好。上世纪70年代中国计划引进海洋重力仪。当时的中国进出口公司的一个司长在德国找到了这个德国人。在这个德国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引进重力仪。中国当时没有引进美国重力仪的原因是当时美国L-R公司的老板敌视中国,不卖他的产品给中国。

    1979年中国引进的6台海洋重力仪为KSS5海洋重力仪。其中2台分配给了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台分配给了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各1台)、海军2台(湛江)(如不准确,请更正)。

    二海的两台重力仪在使用过程中,其中1台微杆断过,后来修好了,现在两台仪器本体都很好,但陀螺坏了(超过了其使用寿命)。现在的陀螺似从海军买过来的。

    1999年广州二海又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新的海洋重力仪,型号为KSS31。引进后,2000年使用了一年时间。仪器很好,没有故障。

    陈老师介绍,1980年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从德国引进了1台海洋重力仪,型号为KSS30。这台仪器曾经坏过,后来修好了。现在还在用。

    最后陈老师让我们上海洋四号船去参观海洋重力仪。当时海洋四号正在文冲船厂备航,准备为海洋局二所出航南海作弹道地震测量。

2001215日广州

    上午在海洋四号上拜会了王功祥和余平老师。

    王功祥介绍,二海拥有奋斗4号、奋斗5号、探宝号和海洋四号4条船。4条船上装了3台海洋重力仪。新引进的KSS31装在海洋四号的中舱。

    19986-8月王功祥负责了东海863双船测量项目。当时探宝号租用了L-R-S117重力仪。王功祥认为美国重力仪平台软件有问题。经常出现锁平台的问题。死锁以后,要30分钟才能恢复。

    王功祥讲,海洋四号于2000年在西沙和南沙海区执行126项目,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重力测量,德国重力仪运行比较好。月漂为2.3-2.4mGal

    下午在王功祥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航保处和海测大队的方世群副大队长。据介绍,海测对1998年和1999年从美国共引进3台海洋重力仪。型号为L-R-S型,编号为117119121。该仪器的特点是,本题精度高,误差在1.5mGal左右。弱点为陀螺寿命短。另外,该仪器对电源质量要求高。我们的电源不干净,使用过程中出现烧电源板,锁平台的情况。

2001216日湛江

    上午在湛江拜会了刘晓东副处长。认为,德国仪器传感器不错,但电子部分太大。德国公司问题在于是个手工作坊,家传技术,没有象美国公司那样实现工业化。美国产品问题是对电源要求比较高,所以出现烧电源,锁平台问题。

PS/

我知道中国最早的海洋重力仪应该是从德国引进的GSS2。但并没有了解到这个仪器的引进过程。还请各位补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7948-459467.html

上一篇:我国科研装备之思考(五):怎么做才叫科学管理
下一篇:船上的革命——鄂霍次克海水合物航次日记一则
收藏 IP: 112.225.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