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功能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栾锡武研究员与合作者李继光研究员合著的《面向储层预测的地震保幅处理技术》和《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技术应用》两部专著。
人类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位置关系发生了转折。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开辟了经济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以发动机为核心的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对石油的消耗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1860年,整个世界的石油消耗为7万吨,到1900年,为2043万吨,2000年,为46亿吨。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世界各国都把石油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争夺。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次次化解了石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避免了石油末日的到来,支撑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以海洋石油勘探发展为例,1978年世界海洋钻井技术达到水深312m,获得的勘探储量是300多亿吨。1997年,当世界海洋钻井数据达到水深1600m时,获得的勘探储量达1650亿吨。到2005年,世界海洋钻井技术水深达到2500-3000m,获得的勘探储量已突破2500亿吨.
随着地震勘探领域从构造圈闭向岩性圈闭的延伸,地震勘探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河道、缝洞、盐丘等小尺度地质目标体,它们目标尺度小,反射能量弱,反射特征变化大,横向范围和厚度变化大,纵向叠置关系复杂、连通性差,边界预测困难,这些方面都是当前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中要解决的主要地震地质问题。
中国科学院金之钧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分别为两本专著作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面向储层预测的地震保幅处理技术》一书从正演模拟出发,详细叙述了地震保幅处理评价准则的制定,不同保幅分析评价方法的建立,在关键处理环节保幅性分析与评价基础上,对保幅能力相对较低的技术环节,通过优选已有的处理技术、流程、参数及新技术研发,形成了完整的面向岩性储层精细预测的地震保幅处理理论和技术体系,经大量的实际生产应用,得到了较好效果。绕射波成像是随着河道、缝洞等小尺度地质目标体的勘探需求提出的一项新技术,已逐步被生产实际所重视和证实。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技术应用》一书针对隐蔽油气藏河道、缝洞等小目标地质体勘探成像的需要,结合当前地震处理技术,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对绕射勘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绕射波成像技术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其中在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中的应用获得了钻井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两本专著可供地震勘探开发研究工作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书中所述及的技术成果对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希望两本专著的出版能为地震保幅处理和绕射波的研究开个好头,带动更多的科技人员投入到其中来,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地震保幅处理技术和绕射波技术能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
《面向储层预测的地震保幅处理》。李继光,栾锡武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
《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技术应用》。栾锡武,李继光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著。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
出版社附送少量图书,联系方式:
xluan@qnlm.ac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