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birdiss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birdissas

博文

审稿是科技工作者的义务 精选

已有 11828 次阅读 2016-1-12 08: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曾经与一位美国教授聊天,谈及审稿,这位美国教授说,审稿是记入工作量的,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考评中能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将审稿都记录在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此,我在电脑里新建了一文件夹,专门存放审稿材料,包括审稿文章、批注稿以及审稿意见。三年过去了,文件夹里的文件满满当当,屈指一算,平均每年审稿百篇以上,其中英文稿占了近一半,平均每周审稿二篇以上。

我觉得,审稿首先是一种认可,其次是一种信任,然后也是责任与义务。除了认可、信任、责任与义务,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我没有理由不认真审理每一篇稿件。同时我也是投稿者,完全理解投稿者的心情,所以我都尽我所能尽快完成审稿,基本能在编辑指定的时间内审回。在审理稿件的同时,客观上我也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成为我科研工作中重要的创新驱动源之一。

一般杂志的审稿期限为一到三个月,有些杂志却给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到两星期,这些杂志的编辑“贼”得很,给你两星期,如果你一个星期就审回,很快就送来第二篇、第三篇,审稿毕竟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这样审下去其它工作就不要干了!但实在拉不下面子拒审,对这样的杂志我就玩点花样,即便文章审完了,我也拖到最后一两天审回,以示我很忙。

最容易审的是质量好的稿子和质量差的稿子,容易定性,要么建议接受要么建议拒稿,当然了,拒稿是要给出足够的理由。最难审的是居中的稿子,稿子不错却有不少问题,这就要花功夫写修订意见,试想,一篇我审稿通过的稿子出版了,文章中却还有不少甚至明显的错误,一定会被读者骂,尽管读者并不知道谁审的稿,但我依然会愧疚!

话说国内很多“大牛”已不审稿,或者交给自己的学生或手下代审,我觉得都是不可取的。首先,让别人代审不如不审,这潜意识里是要审稿的名却不愿干审稿的活,有不劳而获之嫌。其次“大牛”们不审稿当然也不太合适,也应适量参与审稿工作。“大牛”们及他的手下和学生一年发几篇乃至几十篇文章都需要大量人力审稿,大家都不做,事就不好办了!当然,也能理解,“大牛”们一般都职务等身,科研和公务繁忙,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得关心,无暇顾及审稿,可以这样理解,在他们的事情当中,比审稿重要的多了去了,所以当然重要的优先考虑,次要的稍后,审稿的事可能次次要都谈不上,理所当然地丢在一边。但是,如果把审稿当作科技工作者的一种义务,以上重要次要的理由就不再成立。

审什么稿、怎么审和何时审等由审稿人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但不愿审稿的也许不算是科技工作者,或者说不愿审稿的科技工作者在职业上存在缺憾。

以上一家之言,笑而过之,不必介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4710-949790.html

上一篇:静稳性气候与空气污染
下一篇:野草
收藏 IP: 159.226.121.*| 热度|

55 苏德辰 徐绍辉 张越 王善勇 檀成龙 蒋永华 杨正瓴 王俊卿 罗民 孙学军 张士宏 科学出版社 陈辉 黄永义 赵丽莹 牛登科 农绍庄 宋春林 李土荣 刘燕珍 李毅伟 李宗昌 王喆 陈建军 黄永灿 杨伟军 吕洪波 毕明超 王涛 訚耀保 姚伟 刘淼 尚松浩 朱勇 钱家骏 马志超 朱平 陆宇振 陈理 谢平 蔡小宁 金义光 汪晓军 黄育和 冉景 Wiley中国 李小玲 胡小洋 ghzhou5676 ljxm cly85 liangzx neilchau yunmu DolbyGeig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